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有影】上課一半尿失禁、跑百米龜速 他拖7年才知是要命罕病

匯流新聞網/2019.04.10/記者陳鈞凱
30歲的張先生,只有6歲大時,就常上課上到一半就忍不住尿出來,後來國小跑百米,同學只花12、13秒,他卻龜速慢上一倍有餘,慢到被媽媽責罵是不是沒盡全力,但隨著年紀越大做任何動作越來越吃力、走路姿勢也怪異,先後到骨科、中醫都找不到原因的他,進一步到腦神經內科檢查,這才發現竟是罕見的晚發型龐貝氏症。

張先生表示,13歲確診那年,是因為被老師罰站,卻沒有體力站下去,家人才警覺不對勁,儘管只花半個月就檢查確診,但卻直到20歲才有藥可醫,期間已因肌肉逐漸無力幾乎沒有辦法行走,大部分靠電動輪椅代步。

什麼是龐貝氏症?它是一種隱性遺傳罕見疾病,因第17對體染色體變異上的GAA基因發生突變或缺失,導致體內缺乏可轉化肝醣為葡萄糖的「酸性α─葡萄糖苷酶」酵素,大量無法分解的肝醣堆積,進而造成肌肉功能受損,並影響骨骼肌肉、呼吸系統、心臟、消化系統等器官。

中研院院士、龐貝氏症藥物發明之父陳垣崇表示,依發病年齡,龐貝氏症區分為嬰兒型及晚發型兩種,台灣是第一個自2008年起全面性推展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的國家,其中嬰兒型發生率約為5萬分之1,在出生前幾個月內就會出現明顯心臟肥大、肌肉無力,若未立即治療,常因心臟衰竭活不過1歲。

晚發型龐貝氏症發生率則約為2萬分之1,從兒童至成人皆可能發病,症狀主要為肌肉無力、下背痛、脊椎側彎、走路爬樓梯有困難、呼吸困難、早晨頭痛、睡眠呼吸障礙等。

陳垣崇說,晚發型龐貝氏症有人遲至70歲才發病確診,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加上一般對其不熟悉,常誤把脊椎側彎、關節、肌肉等問題當做骨科、免疫問題,甚至於是生長遲緩,而錯失治療黃金期。

台灣龐貝氏症協會今(10)日公布最新一份中港台龐貝氏症病友調查報告也顯示,患者出現病徵後求醫比例僅3成,未及時求醫的主因,多因為沒有察覺病徵、誤以為是少運動或吸菸害的,以及感覺病情輕微;主動求醫的病友則近5成都是家人發現其身體異常而就醫。

龐貝氏症已有解藥,陳垣崇提醒,若發現出現常摔倒、爬樓梯走路慢或夜間呼吸困難,且骨骼肌肉、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出現合併症狀,就應至醫院神經科進行諮詢與檢查,好及早確診治療。
新聞出處:https://cnews.com.tw/003190410a04/ 
相關報導:
晚發型龐貝氏症患者遊走各科 平均拖7年才知病因/Kairos風向新聞2019.04.10 https://kairos.news/130104
從小跑步龜速難久站頻挨罵 竟是罕病搞的鬼/中央社2019.04.10 
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90410/3316960/ 
易跌易喘腳無力 當心罹龐貝氏症/中華日報2019.04.10 https://tw.news.yahoo.com/%E6%98%93%E8%B7%8C%E6%98%93%E5%96%98%E8%85%B3%E7%84%A1%E5%8A%9B-%E7%95%B6%E5%BF%83%E7%BD%B9%E9%BE%90%E8%B2%9D%E6%B0%8F%E7%97%87-133500122.html 
晚發型龐貝氏症 確診需6年/自由時報2019.04.11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280708

中研院院士、龐貝氏症藥物發明之父陳垣崇提醒,若出現常摔倒、爬樓梯走路慢或夜間呼吸困難,且骨骼肌肉、呼吸、消化系統等出現合併症狀,應至醫院神經科檢查,好及早確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