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304人北市聯醫簽預立醫療 8成拒維生治療

自由時報/2019.03.22/記者周彥妤
「病人自主權利法」一月六日上路,民眾可透過諮詢,決定未來在人生盡頭時要接受或拒絕醫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昨指出,目前於聯醫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有三○四人,五十歲至七十九歲逾七成、女性占七成,主因是該年齡層女性承擔照顧老小責任,切身感受面臨生命議題的迫切,尤其高達近八成選擇不接受維生醫療,對如何尊嚴善終的態度鮮明。

10家諮商機構 每小時不可逾3500元

北市衛生局指定北市十家醫療機構做為「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機構」,有七家醫學中心(台大、北榮、台北馬偕、新光、萬芳、國泰及三總)與三家區域醫院(北市聯醫、北醫及振興)。至於費用,衛福部規範,每人每小時不可逾三千五百元,諮商時間不可少於一小時。

簽署50到79歲逾72% 女性佔7成
北市聯醫社會工作室主任楊君宜昨表示,截至三月廿日,於聯醫諮商有三六四人次,有三○四人完成簽署,其中五十歲至七十九歲逾七十二%,女性占其中七成。她分析,此一年齡層女性多半肩負照顧家中老小責任,更能感受照顧者的壓力,也不願讓下一代承受照顧或選擇的困難。

至於諮商動機,楊君宜說,期待尊嚴善終、預作生命安排是最主要因素,其次為不希望家人承擔決定責任及不想拖累家人。楊提到,主動前來諮商簽署者多半長期關注生命議題,這些人對如何尊嚴善終均有鮮明決定;在五大臨床狀況中,選擇不接受維生治療、人工流體餵養的比例,均高達近八成。

於聯醫簽署預立醫療決定的四十二歲謝小姐表示,外婆晚年罹患失智症逝世,父親則發生車禍肺炎感染,氣切後送加護病房,痛苦撐了十多天過世,實在於心不忍。

她也提到,朋友的家人成為植物人多年,家中照顧成員疲憊不堪,外加自己熱愛潛水,看過很多意外無常,體會「棺材不是裝老人而是死人」,因此不希望家人未來要替自己承擔艱難決定,且日後也能按自己所願,走完生命終點。

謝小姐說,七十七歲的母親確診罹患輕度失智症,目前還可清楚表達自己的醫療意願,雙方商量後,也參與諮詢並完成簽署。謝母說,人生的終點是生病,插管只是伴隨更多痛苦,要決定人生如何善終,是她個人自由,無關兒女選擇。
新聞出處: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275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