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2019.03.19/記者劉嘉韻
國內約有1萬5千名患者使用的知名藥物「百憂解」,但藥商因不堪健保給付價低,幾年一顆被砍到只剩下1.96元,昨天宣布將於四月起退出台灣市場。根據健保署統計,約有4000多種藥物,健保給付價每顆不到2元。消息傳出後,醫藥界一片譁然,有人批評「一顆藥比一顆糖還便宜」。
「藥價絕對不是砍到見骨!」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戴雪詠強調,低於2元的藥品,是不符合GMP切結不生產製造,以及不符合基本包裝的,不然依照支付標準規定,都會有基本價格保障。
依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支付標準規定,藥品凡經藥政主管機關認定符合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藥品優良製造規範(PIC/S GMP)之藥品,健保給予劑型別基本支付價保障,例如錠劑膠囊劑每粒支付價為1.5元,倘同時具有標準包裝的藥品,每粒支付價為2元。
健保署指出,倘若藥品屬指示用藥、製造廠未符合PIC/S GMP或因實施PIC/S GMP而切結不生產或不得製造,即無基本價之保障。因此健保給付藥中,有855種藥品每顆健保給付價不到1元,另有3468種藥品給付價在1至2元間,多半是因為不符標準而無保障價格。
新聞出處: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3706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