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科學家墨子沙龍熱議「基因編輯手術刀」:未來是喜是憂?

中新網/2019.03.10/記者鄭瑩瑩/上海報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主辦的公益科普論壇墨子沙龍「見微知著——基因·生命·人類」10日在上海圖書館舉行,「基因編輯手術刀」的未來引發科研人員熱議。墨子沙龍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倡導主辦的公益性大型科普論壇,沙龍邀約近百名前沿科學領域的中國國內優秀科學家,力圖打造以上海為中心,影響力覆蓋全國的高端前沿科學普及論壇。

人類開發出基因編輯技術,它像一把「手術刀」,可以對基因進行「裁剪縫合」。現在人類有約7000種罕見病,科學界嘗試用基因編輯去解決罕見病的難題。科研人員喜的是,這項新技術有助治療疾病。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仇子龍介紹,基因治療已經「起航」,10多年前人類還束手無策的一些疾病,現在已有治療對策,也出現了一些基因治療藥物。

他表示,基因治療在治療杜氏肌營養不良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等方面取得成效,比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患病者的全身肌肉萎縮,之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現在通過基因治療方法,可以「關掉」缺陷基因。

但科研人員也擔憂新技術是否會成為懸在人類命運之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基因編輯確實有助人類解決疾病問題,但如果有一天,我們開始修改基因讓自己更健康、更聰明、更長壽,人類社會是否會進入一種高度定製化、比較危險的狀態?」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立銘如是說。

他進一步舉例說,比如,現在很多人認為「胖不好,瘦好」「雙眼皮比單眼皮好看」,「如果有一天將這些審美附加在基因編輯技術上,會不會導致人類把基因改得差不多,而破壞基因的多樣性?」

他主張,人類要非常審慎地對待基因編輯,參差多態才是人類的本源。

儘管基因編輯技術已有一定發展,但科學界還在探索這項新技術的完善之道,其未來之路尚遠。就在本月初,中國科學家主導的一項與基因編輯檢測有關的新技術——「GOTI」技術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Science(《科學》)上發表,這項研究檢測出一些以往未被發現的基因編輯脫靶問題,讓業界重新審視了技術風險,以開發精度更高、安全性更大的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儘可能降低風險,讓病人真正受益。
新聞出處:https://news.sina.com.tw/article/20190310/30399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