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罕疾法施行近20年 他們卻仍被迫放棄學業工作

聯合報/2019.03.01/記者陳婕翎
「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雖已施行近20年,政府公告223種罕見疾病,接獲通報確診罕見疾病病人有1萬5500餘人,但罕病患者的家人為了治療及復健,以及尋求相關社會支持系統而煩惱,甚至必須中斷工作或學業的事件卻屢見不鮮。

今年16歲的安安,罹患罕見疾病努南氏症及神經纖維瘤,為多重障譺、智能發展不良,一歲被診斷發展遲緩,卻一直找不到病因,開始早療後,因安安幾乎沒有口語溝通能力又行動緩慢,需要有人隨時照顧,原是會計的媽媽離開職場,家中經濟由消防員爸爸扛下。

安安3歲那年,爸爸罹患肝炎,雖成功換肝卻還是過世,媽媽突然失去生活唯一支持者,曾想帶著孩子輕生,幸好安安在兩年前終於確診罹患罕病,媽媽接觸罕病相關聚會後,決定在家中做文創飾品販售,「我和安安都好手好腳,不想完全依賴政府,只要給適當幫忙我們就可繼續走下去。」

安安家就像所有罕病家庭的縮影,家有罕病兒的醫療支出、沒有健保給付的特殊藥、醫材輔具,耗費都是非常可觀,但罕見疾病基金會接觸到的家庭,幾乎都是一個成員做全職照護者,另一名成為家庭唯一經濟來源,在這樣巨大的照護、金錢壓力下,他們隨時害怕自己倒下整個家庭該怎麼辦。

罕病家庭的悲歌源自於無法喘息的全職照護,罕見疾病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如表示,即使有能力申請保母,但保母無法做到絕對貼身的照護,尤其對罕病孩子而言,吃到不該吃的東西、呼吸器不小心掉落,或一口痰都是死神的鐮刀,甚至有些照顧者請不起短期照顧服務,陷入照護困境卻沒人可幫。

民間社福機構想做更多卻無奈做不了,主要是經濟來源僅有愛心捐贈,真的太有限。陳冠如認為,可從「健全罕病照顧系統」或「提升罕病補助」著手。目前照顧系統不足、服務單一化,但罕病照護複雜,照服員對罕見病不了解,家長也不放心將孩子託付,出門賺錢。

陳冠如也說,即使還是有一人須全職照顧,但減少藥物、醫材及輔具等支出仍可減輕罕病家庭壓力,雖目前政府有提供補助,但因申請費用上限,其餘只能由社福協助,甚至需罕病家庭自己想辦法。另建議重視罕病兒職業輔導,不同的罕病、能力區分大,應該給予他們更加客製化就業服務諮詢。
新聞出處: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672133 

許多罕病家庭會在文創市集擺攤販賣小物,為家中經濟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