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投資週刊/2019.01.31/徐玉君/先探2024期
一九年春節後開紅盤,生技醫療產業能不能期待?在生技產業回檔蟄伏數年間,政策一路相挺過來,包括建置北中南生醫園區、法規鬆綁、新南向、國際參展…等等,國際市場有美國FDA核准新藥數再創歷史新高、精準醫療衍生的相關商機等等,都讓回檔已深的台灣生技醫療產業,有了長線布局買點浮現的味道。
在趨勢中尋找主流
先就技術線型言,上櫃生技指數自一四年中的高點二四五.四四點回檔以來,只出現過一次像樣的反彈,之後幾乎一路盤跌,到封關日為止指數位置僅在一三三.二一點,相較於高點可說回檔四五.七三%;換言之,是處於長線底部區,但是從營運數據來看,很多公司業績都創下歷史新高,然股價卻未同步翻揚,顯然股價並未完全反映公司價值。
從產業面來看,眾所周知全球老齡化的趨勢,對長期照護的需求持續緊迫,尤其是輔具、植入物、高精密度醫材的需求更為強勁;對疾病的治療也在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支援下,讓醫療邁向個人化服務,因而帶動基因檢測、細胞療法、基因編輯等次產業的蓬勃發展。而在新藥研發方面,除了罕見疾病的需求持續增溫外,生物藥接棒化學藥成為市場主流的趨勢,讓市場的生物製劑需求水漲船高,全球積極發展生物科技,卻也努力壓抑藥價,最好的方式,就是核准生物相似藥的上市。
一八年一年的時間美國FDA就核准了七項生物相似藥,在此之前,美國只有五項生物相似藥被批准上市,顯見FDA局長Scott Gottlieb貫徹川普壓抑藥價的決心,對生物相似藥自然起了鼓舞作用。再者,一八年美國FDA共計核准了五六項新藥,創下歷年來新高紀錄。最特別的是,當中有高達三一項屬於罕見疾病用藥,如前所述,因為次世代基因定序的技術,讓罕見疾病得以獲得有效的治療方向。
新聞出處:https://goo.gl/aQFSK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