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婦顧高二罕病女 未料夫中風癱

蘋果日報/2019.01.02/記者韓旭爾
「爸爸,你眼睛張開一下,我來看你了,有沒有聽到我在說話呀?」養護中心裡,17歲讀高二的小娙(音同:形)呼喚著中風癱瘓臥床、意識不清的爸爸阿裕,只見69歲的阿裕無意識地抿一嘴唇,雙眼依舊緊閉,盼不到爸爸回應,小娙神情難掩失落。

小娙罹患罕病先天性肌肉失養症,全身肌肉逐漸萎縮無力,領有重度身障證明,小娙說:「爸知道我身體不好,以前常說,他要賺錢賺到7、80歲,要拚一間房子給我和媽媽住,給我們一家安穩的家,我們倆感情很好,看他突然變成這樣子,我好難過。」

夫突中風昏迷安置費每月近3萬
一旁小娙58歲媽媽阿桃(朱春桃)說,夫妻僅育獨生女小娙,「女兒3歲時,覺得走路姿勢怪怪的,就醫查了半年,才確診罹患先天性肌肉失養症,醫生說這病沒藥可治,只能依靠復健延緩肌肉退化速度,小娙長期努力復健,目前還能自力行走,但已無法蹲下、彎腰,椅子也不能太低,不然坐下就爬不來,雙手活動角度也有限,幸好手指還能正常活動,不會影響寫字讀書。」

阿桃說,這些年她專職照顧女兒、陪伴上課,家計靠先生阿裕做房屋、土地仲介維持,阿裕沒有底薪,2、3個月才成交1件,平均每月只能賺得2萬多元,「但房租每月就要10500元,加上女兒脊椎側彎嚴重,每月中醫推拿費用就要5000元,這些年三不五時就需向人借個2、3000元應急,加上親友接濟物資等才苦撐到現在。」

阿桃說,去年(2018)10月中阿裕突然中風昏迷,「以前家裡大小事都是他處理,先生病倒後,我才發現我和女兒都好依賴他,但現在家裡全靠我,感覺天好像塌下來了,胸口被大石頭壓住喘不過氣來,很無助也很茫然,更擔心他每月要2萬8000元安置費要去哪裡找錢?」 

每天需花90分鐘為女拉筋復健
之後記者隨著阿桃母女返家,租屋處需爬數階樓梯才能到電梯門口,只見阿桃小心攙扶小娙上樓,一進家門,小娙脫鞋、脫襪都要媽媽幫忙,阿桃拿出女兒小時照片說,以前小娙還能跑能跳,能蹲能坐,「完全看不出罹罕病」,可是現在走路常跌倒,生活起居需她全天協助,所以她沒法工作,平時她就陪女兒上課、到學校當志工,也順便把學校營養午餐帶回家,節省飯錢,「小娙上廁所我都要陪著,要不然她起身、擦拭都有問題。」

接著阿桃指著小娙無法伸直的手臂說,「女兒每天需花90分鐘拉筋復健,2、3年前我右手罹患五十肩,只剩左手幫小娙復健時動作沒到位,那陣子女兒雙手明顯萎縮,現在就算再勤加復健也救回不來,真的很自責。」阿桃哽咽又說,她年紀漸長,「更擔心若有天顧不動女兒,她該怎麼辦?」

小娙說,她對自己的疾病不悲觀也不自卑,從小到現在,都念一般班級,只有體育課沒法上,遇到的同學、老師和醫生對她都很友善,「所以我不覺得自己和其他人都什麼不一樣,只是想起那時媽忍著手痛幫我復健,心裡難免會有連累家人的愧疚感,現在爸爸倒了,我一定要更努力訓練自己獨立,手腳雖不方便,我希望自己能好好讀完大學,將來靠腦袋的知識賺錢養媽媽,付爸爸安置費。」

中華民國肌萎縮症病友協會社工說,先天性肌肉失養症多數為遺傳性疾病,目前只能透過維持基本生活自理的日常活動、復健及自主式運動、醫師評估使用類固醇等方式,延緩肌力退化。因小娙智力未受影響,家長又盡力落實復健,所以病程退化較慢,透過培養專業能力,仍可能在社會自立生活。

小娙學校導師說,小娙十分開朗樂觀,功課不錯,對班上的事務也都盡力參與,行動雖有點不方便,但藉由媽媽協助,還能維持正常求學生活,「她媽媽當志工幫學校做了很多事,很感謝她,這次爸爸中風,學校正協助申請教育部學產基金、校內愛心基金補助,會多多關心小娙,協助輔導度過家長重病的悲傷情緒。」

3口補助申請中 租屋每月就要萬元
養護中心主任說,阿裕一家租屋處就在附近,算是同里的鄰居,「知道阿桃經濟困難又要顧身障女兒,很同情她的處境,費用上已減收3000元,目前先用欠費讓阿裕入住,待阿桃手頭方便再來付費,只不過畢竟機構也要維持運作,不能拖太久。」當地里長說,小娙身障補助因阿桃早年借名讓朋友開公司無法核可,正協助跑行政程序解決,日後每月可獲每月4872元補助,常送生活物質關懷。

阿桃60多歲三姐阿枝說,手足雖有5人,但多上年紀已無工作,「我偶爾拿幾千元幫阿桃有辦法,再多就超出我能力,我很擔心但也無能為力。」

醫院社工說,阿裕還在治療觀察期,約3個月至半年才能申請身障鑑定,目前一家全無政府補助,房租每月需10500元,阿桃要顧女兒難工作,後續生活及阿裕安置費長期困難,故轉介蘋果日報基金會。基金會訪視後已先自讀者「不指定捐款」撥急難金暫紓困。
新聞出處: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90102/38221041/ 

小娙無力蹲下,需阿桃(右)幫忙穿鞋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