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2018.05.31/記者向高彬
記者與66歲葉德能探望他罹小腦萎縮症併精神問題的長子建興,才剛踏進門,就聽見咆哮吼聲傳來,值班護理師跟記者說,是建興發出的狂嚎聲,「他42歲,是這裡最年輕的病人。」
葉德能拉著阿興的手安撫他,「建興,你乖一點,爸爸就帶你回去。」記者見眼神渙散的建興以接近發狂的吼叫,全身扭動想掙脫綁在他手腳的束帶。葉德能眼淚幾乎奪眶而出,跟記者說:「看他這樣哭喊,我的心好難過。」
長子6年前查出罹患小腦萎縮症
葉德能說,建興本來做保全,和他做餐飲廚工,父子租屋生活,一起支應腦瘤術後癱瘓、安置在護理之家已近20年的老伴林麗珠安養開銷;葉德能婚後才知妻娘家族有小腦萎縮症疾病,岳母和小舅子已於多年前發病過世;建興在6年前走路不穩失衡、智能和精神退化,到大醫院查出患小腦萎縮症,起先他勉強可照顧自己,父子尚能聊幾句話,建興還安慰說要陪爸到老,那時葉德能趁空打零工,加上阿興低收殘障補助,父子苦撐租屋度日,「年初他突然狂叫大鬧、亂摔東西,報警強制送醫後,人失智傻了,只好送他安置。」
記者又與葉德能來探望林麗珠,葉德能撫著她喚「麗珠」,但癱軟在病床上61歲林麗珠肢體痊縮,臉上接氧氣管和鼻胃管,對葉德能的叫喚毫無回應,看起來像深沈酣睡。探訪時,葉德能遇到護理之家人員,說他好久沒來,他低聲回:「因為欠很多費用,很不好意思。」葉德能又跟記者說,太太的安養自付額每月1.5萬,但他無力繳錢,「至少拖欠超過30萬,護理之家有打電話來催繳安養費,我講真的沒錢還。我很感謝他們讓我拖欠,還把太太照顧得很好。我無能為力照顧太太,想想真是很慚愧。」
次子失蹤 妻20年前腦瘤術後癱
葉德能回述,與老伴林麗珠生有兩子,阿興是長子,現年39歲小兒子建忠失蹤、無音訊已9年;從前葉德能是女裝師傅,但妻20年前腦瘤術後癱瘓,葉德能當時賣屋醫妻支應安養,後來葉德能改以廚房雜工維生,早先有兩子撐持,但么子失蹤無聯後,如今長子建興也癱倒,「太太和建興兩人一個月各要1.5萬元以上,我更是扛不動了,人家看我這把年紀,也找不到穩定工作。老實說,我曾想過走短路,但我若走了,以後誰來處理妻兒的事。」
他又說,不知小兒子葉建忠下落,「警方查出他多年前出境,就再沒回來,不知是否在異鄉出事?」葉德能哽咽說,最近晚上常睡不著,坐在建興從前睡的床邊,一個人猛掉淚,一家四口全散了,家已不成家,「我一把年紀了,剩我孤單一個人。」
當地里長表示,葉德能麵攤代班打零工,一個月僅萬把元,「他的房東知他困難,有時讓他拖欠點時間。里內有救濟物資都盡量幫他。」當地公所社會課表示,葉德能的妻兒失智重癱安置,每月自付額共約3萬元,但葉德能現每月領低收補助7463元,經評估再轉介蘋果基金會。基金會訪視後,已從「不指定」捐款提撥急難金襄助紓困。
手足共助 心疼大哥困境「水淹到脖子」
葉德能共有8手足,他大妹阿月說,兄德能個性和善,無奈妻兒重病、大半生際遇坎坷,「這幾年我幫了10萬元。只是我也靠兒子養我,沒法幫太多。」他大弟阿全說,自己65歲、還在做工養家,「大哥比我更困難,我這些年幫他2、30萬了。他很可憐,『水都淹到脖子了』,替他很著急。」
葉德能的好友阿娜說,從前做廚工認識,早先他家裡狀況尚好時,也曾幫過她,「現在兒子病倒,他有時連機車加油錢都沒有。我和先生拿點小錢幫他,送食物給他,介紹他打零工,但工作不多。」
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秘書長涂衛成表示,協會提供病友照護資訊及家屬心理諮商,及協會經評估後可提供為期1年、每月3∼5千元的急難救助;經蘋果基金會得知此個案,正轉請社工關懷,「結合公部門、民間單位和大眾愛心力量,至少讓病癱者有尊嚴受照顧終老,也讓老人家可以稍喘口氣。」
新聞出處:https://tw.news.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80531/380295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