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相人間/2018.05.23/攝影賴智揚 楊子磊/作者特約記者陳函謙
親密感與性是人類基本需求,牽涉了自我認同、心理健康及人格發展。但多數障礙者的感情及性生活並不順利,家人關心的是就學、就業、照護等直接議題,「不做愛又不會死」,但少了愛與性,生命豈不乾枯?連自慰都辦不到的重障者,該何去何從?
我們採訪了3位不同年齡、性別和性傾向的障礙者,聽他們分享性的美好或挫敗,那是對親密關係的追求與渴望;不論身體是何樣貌,被愛、被接納與被了解的期待,並無分別。
劉于濟 33歲 租屋管理公司行政 台北市
劉于濟是肌肉萎縮症患者,卻是重度身障圈中的「人生勝利組」。他口才流利,參與社運成為重障者代言人,與妻子李誼芳的戀情被拍成紀錄片,2年半前生下健康的兒子,殘而不廢的勵志故事屢獲報導肯定。
然而孩子的出生,使劉于濟經營十年的愛情神話一夕變色。首先,為了兒子,劉于濟夫妻改變了晚睡晚起的夜班作息,從此不再能避開同住的劉家父母、弟弟,彼此干擾不斷;原本就不甚投緣的婆媳倆,也因為育兒壓力、家務負擔與教養歧見,摩擦更深。劉于濟苦笑:「家人爭吵難免,本來都是我在喬,喬久了我的能量也耗光了。」
李誼芳的生活重心不再是性愛,而是賺錢養小孩:「我改變了,他不習慣,就講些讓我很有壓力的話。給我感覺就是下半身思考,沒有責任感。我也講不贏他,乾脆不要講。」
為了爭取障礙者的性權,劉于濟與妻小一起上街遊行。李誼芳推著掛滿大包小包的娃娃車,眼神緊盯著不滿3歲活蹦亂跳的兒子,偶爾走到丈夫的電動輪椅旁,把手上吃個不停的零食塞一點到丈夫口中。劉于濟無言張口接下,面無表情繼續跟著隊伍走。
我想起劉于濟哀怨的玩笑話:「我發現父權還是有它好用的地方…我如果不要搞什麼性別平權,現在是不是可以正大光明用大男人主義的方式解決這一切?」
新聞出處:https://goo.gl/tTWs4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