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報/2018.05.21/李樹人
台灣結節硬化症協會舉辦的座談會上,結節硬化症病童家樺拿出自畫像,分享如何透過繪畫來抒解心中的壓力。
15歲的家樺個性活潑開朗,熱愛繪畫,外表看起來就跟一般女生沒兩樣,但她卻是結節硬化症病友,只有突然腦部癲癇、整個人呈現呆滯狀態,才會跟別人不一樣。
家樺的媽媽鍾宜庭說,家樺6個月大的時候,因為便秘了四、五天就醫,超音波檢查發現兩邊腎臟有許多囊腫,1歲3個月大,家樺大抽筋,原以為是感染腸病毒導致熱痙攣、癲癇。結果醫師抽家樺的脊髓液檢查,確定癲癇與腸病毒無關,反倒是MRI檢查發現腦部有結節,心臟、腎臟也都有,身上有白斑,診斷罹患罕見的結節硬化症。
隨著結節硬化症的進展,她大腦結節硬塊導致癲癇,經常突然發呆放空,以致課業表現比一般同學差一點,但腦部放電時,眼前出現只有她才看得到繽紛色彩,讓她擁有繪畫天分,色彩運用大膽,構圖奇特。
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張瑛昭說,「這是一場打不贏的戰爭」,儘管結節硬化症病友規律回診,但所有器官仍可能陸續出現病灶,這是一趟陪伴與學習的生命之旅,學會珍惜生命及尊重不同的個體。
張瑛昭強調,如果可以早一點確診,在孩子尚未出現抽筋、癲癇症狀之前,接受「MTOR抑制劑」治療,就可以有效降低孩子智力障礙,不再「百年孤寂」。
新聞出處:https://goo.gl/F2BFf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