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Net新聞/2018.05.10/記者鐘翠珠/台北報導
若出現「喘、咳(嗽)、(咳)血、(肚子)腫、(頭)暈」等5大症狀要特別留意了,66歲患者郭阿姨九年前開始出現不明原因的「喘」,輾轉花了兩年時間跑醫院做檢查,直到至心臟科做了右心導管,才確診是罕見的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疾病,還好及早治療,否則將造成心臟衰竭,此病致死率相當高。
肺動脈高壓病最常見的症狀就是不明原因的「喘」,一般人會以為是肺部相關疾病,因此到胸腔科就診,台灣胸腔暨重症醫學會肺血管及肺高壓委員會徐紹勛醫師表示,患者是肺動脈發生血管病變,胸腔科醫師可先檢查,排除肺部疾病後,再與心臟科醫師合作,才能確診是否為罹患肺動脈高壓。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肺高壓治療小組委員黃偉春醫師提到,常見的心臟疾病如心肌梗塞、心律不整是因為左側心臟發生病變,影響全身性的慢性缺氧,因為缺氧,嘴唇容易呈現藍色;且患者因肺部動脈血管阻力增加,右心臟需加倍出力將缺氧的血液打進肺部,長期導致右側心臟肥大或是心臟衰竭,若不治療終將心臟衰竭而死亡,相當危險;若懷疑有此症狀,可由心臟科醫師做「右心導管」檢查,才能排除其他常見的心臟疾病而確診。
肺動脈高壓工作小組召集人謝祖怡醫師補充,自體免疫疾病中如硬皮症、紅斑性狼瘡、乾燥症或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是續發肺動脈高壓的高危險族群,因此患者應定期回診追蹤。
除了自體免疫疾病外,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也是續發肺動脈高壓的危險群,兒童心臟學會理事長王主科醫師指出,近年來先天性心臟病的外科手術及心導管治療都有長足進步,嚴重的小病友都可存活至成年;但即便手術成功,仍約有5-10%患者未來會產生續發性肺動脈高壓,不可輕忽。所以無論有無肺動脈高壓的症狀,術後都應該定期回診追蹤,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新聞出處:https://times.hinet.net/news/217189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