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2018.04.09/記者洪安怡
罹患龐貝氏症的罕病兒童亮亮,雖智力無礙,但因長期癱軟臥床,口腔肌肉無力,難以發展語言。伊甸職能治療師顏維貞發現亮亮喜歡畫畫,因此用繪畫啟蒙,一步步幫助亮亮順利開口說話。
亮亮是顏維貞在伊甸三峽服務中心的第一位服務個案。顏維貞表示,亮亮雖然有正常智力,但卻是受限於肢體而無法表達,只能用點頭、搖頭表達他的意思;剛開始是先用故事引導他,發現在介紹人物時,他對顏色比較有反應,因此開始帶他進行與顏色有關的遊戲,例如將色紙撕成小塊黏貼,或是用色筆在紙上塗鴉等,漸漸開啟了亮亮對繪畫的興趣。
每次要和亮亮一起繪畫時,顏維貞說,她會和亮亮討論主題,有時只是畫出一種情緒或形容詞,不一定是具體的物品,也會畫人,例如畫自己的媽媽。利用亮亮畫出的人物,學習人物名字或配件的注音,從畫畫遊戲擴展到注音、國字,一步步建立亮亮認知。
漸漸的,亮亮腦袋中開始出現很多單字,但可能因為臉沒力氣說不出口,顏維貞就要引導他構音,協助他練習,「沒有口語,我們就用眨眼睛、拇指表達對或錯,孩子都喜歡挑戰」。在顏維貞鍥而不捨的陪伴下,亮亮上小學時突然出現口語,還說得很好,讓家人感到欣慰。
對許多人來說,直到6歲才開口說話可能不算什麼,但靠這樣一點一滴努力復健,大大改變亮亮的一生,顏維貞說,這也是她樂於投入第一線服務,持續至今的最大動力來源。
新聞出處: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409000505-26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