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2018.02.01/甘士照(台南市全人照護關懷服務協會理事長)
「核銷」才開始面臨嚴峻的考驗,這是長照服務提供單位所要面對的「困境」。除了服務提供單位,服務使用者及其家屬也面臨更多挑戰與質疑。說不清楚,講不明白,還一直滾。茲提出以下問題,提供參考:
ㄧ、行政流程未完備:
去年剛試辦「包裹式給付制度」,一開始即引發亂象叢生,今年元旦全面上路的「長照給付及支付基準」,將居家服務由論時改論件計酬,造成長照服務提供單位及長照家庭抱怨連連,無所適從,因爲政府與委託單位的服務契約書尚未簽約,甚至還未定稿。當契約未定稿簽妥用印,服務提供單位應如何依循?還是配合滾動式調整,再凹長照服務提供單位,單位再凹照顧服務員,大家再來當功德院眾門生嗎?
二、軟件服務未到位:
軟體系統尚未建置完備,即倉促上路,僅提供Excel檔案,工作人員無從著手辦理,四天改三版本,建置系統很難嗎?如果真的有困難,那總可以提早半年規劃,如果推行遇到阻力,也可以規劃晚半年實施,爭取緩衝空間,儘速完成長照服務給付軟體建置。
三、滾動服務現卡卡:
長照2.0是落實蔡英文總統政見,自從宣布長照2.0後,政策遇見「多而滾」,滾動式的調整,轉彎式的政策,止不住的是民怨,服務提供單位面對朝令夕改的「長照服務制度」,驚心動魄,舉步維艱,徒增困擾,如此下去何以見得「優質、平價、普及的長照體系」。
四、論件計酬很反感:
目前只有一種身分別沒問題,就是低收入戶,全額由政府負擔。為什麼沒問題?因爲沒有自付額的問題,只要服務內容不改變,費用核銷也不會有問題。
民眾對於論件計酬很反感,民眾只在乎需求有無解決問題,以居家服務的時間縮水為例,需外出工作或辦事的民眾抱怨照顧空檔該如何因應。支付新制,應是政府確保民眾一定的自付額或比例,非對民眾變相加費,評估民眾需求,讓服務單位提供最佳服務組合,如何稱為「包裹式給付制度」,民眾自負額也應比照過去低收0%、中低收10%、一般民眾30%的自負額,新舊制轉銜問題混亂,沒跟民眾說清楚,當然引發民怨。
五、長照保險是解方:
衛福部長照2.0的服務架構ABC,財源不穩定,當長照服務3.0使用的是保險制,就可確保穩定財源,可以依照個案的實際狀況,經評估擬定照護計畫,再提供相關的服務內容,不用去考慮到自付額支付的問題,因為他已繳了長照保險費用。未來應認真考量長照保險開辦的可行性,勿因噎廢食,因為當政黨與政策拉距,傷害的一定是人民。
新聞出處: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orum/realtime/20180201/1289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