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2018.02.02/記者倪浩倫
編按:台灣現已將邁入高齡社會,每個家庭都面臨父母、長輩長期照顧問題,而長照2.0新制今年陸續上路,許多民眾卻連ABC社區照顧機制都分不清楚,甚至不知道政府有提供什麼樣長照服務? 台灣高齡化速度世界居冠,你、我都將成為照顧者及被照顧者,取代消逝時光只是角色的變換。本報基於社會責任,舉辦《樂齡長照困境與挑戰》論壇,期能督促政府擴大照顧對象、增加服務量能,讓國人都可以安心養老。
衛福部今年元旦推出新的支付制度,長照的收費從「每小時計價」改為「以各服務計價」,卻遭地方政府批倉促上路,各界無所適從,且既然非採用保險制收費,為何新制內容極類似「保險制」,自相矛盾。衛福部強調,雖從未排除「長照保險」的想法,但新制絕非為保險制鋪路,目的是幫照服員加薪,並解決不同工卻同酬現象。
依失能程度收費 幫照服員加薪
無論個案失能程度為何,長照2.0過去多都是以每小時200元收費,照服員可拿到約170元,但也出現有照服員只願服務輕症的情形。衛福部去年底邀各地方政府、團體開會,宣布今年元旦推出新的支付制度,個案依失能程度,會有不同的給付,亦即服務者在照顧重症個案時,能獲得較多的給付。
未排除保險制 但目前不是時候
中國時報昨舉辦「樂齡長照困境與挑戰」論壇,與會的新北市社會局副局長林昭文表示,該制度在開完會一周內便上路,地方政府、服務單位和個案都無所適從,資訊系統也還沒建好、擔心錢會算不準確,此外,新制是以「每一項」來做支付,「這不就是準保險制度」?
林昭文強調,中央既然選擇類保險支付制度,就要有保險作為,市場和供給量才會夠,服務機構才能賺到錢替照服員加薪,但現在的個案仍非保險對象,在沒有全民納保的情況下,會導致長照規模做不大、甚至讓個案減少使用量;他更認為,在有這麼多不確定的因素下,中央卻直接對外宣稱新制可讓照服員平均薪資來到3萬多元,質疑只是口號而已。
衛福部常務次長薛瑞元回應,新制能讓服務重症的人,領到較高的支付,而非過去的不同工卻同酬現象,政府雖從未排除「長照保險制」想法,但尚不到時候,此新制也非替保險制鋪路;他解釋,健保推出時,台灣醫療資源已相當豐富,鮮少有付了保費卻用不到服務的情形,但長照現在硬體、軟體都還在持續佈建,若搶著要全民納保,絕對會出現服務不均、缺乏的現象。
加重個案負擔 恐降低使用意願
薛瑞元強調,新制是經過評估,算出照服員一個月薪資約可達3.2萬元,「全職且認真做,應不會有問題」;面對外界質疑新制造成混亂,他說,等2月10日的第一次申報時,衛福部會檢視有無問題,並逐步檢討輔導。
根據衛福部新制,每月會依個案失能程度給1萬20元~3萬6180元的一包錢,讓服務單位設計、提供最適合的服務清單,像協助沐浴一次290元、加洗頭變成325元。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陳景寧說,因新制匆促上路,有服務單位拿著100多項價目表跟個案家庭議價,更有個案家屬反映,過去以時計價時,能清楚知道自己有幾小時的休息時間,現在則無法、會降低使用意願。她建議,在新制剛上路的前2~3個月混亂期,可能因機構誤算而讓個案多支出費用,希望這些多的費用由衛福部吸收,避免加重個案經濟負擔。
新聞出處: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202000530-26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