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不碰3C、不打電動 江璟亮5歲前滿口英文

上報快訊/2018.02.01/記者林諱君
就讀民生國中二年級的江璟亮智商高達160,6歲開始學鋼琴、7歲學小提琴、10歲考取英文托福考試高達117分;13歲被美國紐約大學錄取,創校以來最年輕的大學生。

對於這些亮眼的成績,不只是因為江璟亮天賦異稟,更多的是他保有一顆勤奮向學的心。他曾在2017年7月接受TVBS節目專訪,談到自己5歲前的記憶只有英文,這種天生的語文天賦,連他自己都無法解釋。

江璟亮的母親江稜裕,回憶起小時候江璟亮開口說的第一個詞彙竟然是英文,讓她瞬間嚇得不知所措,懷疑自己生了一個「有問題」的兒子。江稜裕因為英文程度不好,只能藉由翻譯機來跟他溝通。

江璟亮是台灣土生土生的小孩,沒有出國的經驗,對於他先天對於英文的熟悉,連他自己也形容「無法解釋」,好像天生就覺得英文是他的母語。

6歲那年,他發現自己的與眾不同,因為周圍的朋友、老師沒有人的母語是英文,漸漸地他不喜歡自己的「不一樣」。他告訴媽媽他再也不說英文了,他要學習中文融入群體。

但6歲那年,發現自己與眾不同的江璟亮也說,「我想去美國讀大學。」這句話令江稜裕震驚不已,她疑惑地回問,「只有國小的學歷有辦法進入美國大學嗎?」江璟亮毫不遲疑地回應「試試看吧。」

「身為一個單親母親,我沒辦法教他很多事情,我能做的就是支持他每一個決定。」江稜裕內心的聲音。

這席話也讓江稜裕重新思考,要給這樣與眾不同的孩子什麼樣的學習環境。她決定讓江璟亮跟一般孩子一樣穿著制服去讀小學,並在課餘時間利用「自學」滿足他學習的心。國中則是完全自學,學科的課不上,只會上上體育課。

教導過江璟亮的每一位老師受訪時最常說的話就是「沒有適合的教材教他,因為他太聰明了。」而且江璟亮是一個非常自律且高效率的孩子,他擅長運用時間,有他自己的時間表,不浪費一分一秒。

「可以讓我跳級嗎?」是江璟亮就讀小學時最常問媽媽的一句話,因為課本上的知識對他來說都太容易了,他開始覺得無聊。

那時江稜裕告訴他,「不行跳級,而且還要紮實的讀完小學。」江稜裕說,她要給江璟亮一個完整的童年回憶。在江璟亮國小畢業那天也非常感謝媽媽的用心,因為他在小學結交了一群珍貴的朋友。

雖然江璟亮出生在單親家庭,憑靠江稜裕一份鋼琴老師的微薄薪水,無法讓江璟亮有好的學習環境。盡管如此,江稜裕仍堅持要給江璟亮一個多元的成長環境,讓他成為一個面能量、有目標且不輕易放棄的人才。

接受許多媒體訪問時,江稜裕不斷重申,感謝一路走來身邊總是環繞著一群幫助他們的貴人,也讓江璟亮能進入美國大學。

「天才」這個詞是多數人幫江璟亮戴上的帽子。江稜裕坦承,「天才」這個詞帶給江璟亮的負擔太過沉重,因為他不光是靠先天的才智,更多的是後天的努力。

面對媽媽給予的期待,江璟亮也不遺餘力,他曾經榮獲北市兒童美術創作金牌、全國體能錦標賽銀牌;9歲時拿到劍橋英檢大學程度,成為亞洲第一人。10歲時考到托福117分(滿分為120分),美國能力測驗(簡稱SAT)更高達1480分,甚至在美國境內排名前1%,世界排名前2%,這樣亮眼的成績也讓江稜裕感到相當欣慰。

江璟亮擅長用圖像式記憶法,他坦言在準備SAT時曾經有過挫折,但他當時一個念頭想說,不懂就用背的,至少這是一種逼迫自己學習的方法。江璟亮找尋一個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讓他能順利錄取美國知名大學。

6歲時一個到美國讀大學的夢想,在他13歲那年終於完成了。當江璟亮接到紐約大學錄取通知時相當興奮,也滿懷感謝紐約大學願意破格錄取一位年僅13歲的國中生。

接受媒體採訪時江稜裕說,江璟亮之所以想要就讀紐約大學,是因為家人中有罹患小腦萎縮的病症,而小腦萎縮是一種基因遺傳的罕見疾病。為此江璟亮才選擇紐約大學醫學系致力研讀基因方面研究,而另一方面還可以兼顧音樂興趣。

對於這樣優秀的孩子,也讓外界十分想知道這位單親媽媽是如何教導孩子,江稜裕說,江璟亮養成10點上床睡覺、早上7點起床的好習慣,不僅如此江璟亮完全不打電動,也不碰手機、平板、社群網路,專心並積極的在學業上;最重要的是,她永遠支持江璟亮每一個決定。
新聞出處:https://goo.gl/zVdGZ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