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2017.12.26/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現年32歲的佳綺,因罹患罕見疾病「外胚層增生不良症」,自小頭髮稀疏,讓她求學過程格外辛苦,小學時,隔壁班同學曾笑她「醜八怪」,讓她一度躲到廁所不想出來;社工系畢業的她,現已是國小行政人員,佳綺說,她花了20年終於能坦然接受疾病,也勉勵其他罕病病友,即使有疾病,仍可在不同領域發光發熱。
罕病基金會今舉辦「愛。點名-不罕見的生命」罕見疾病微電影記者會,希望呈現罕病患者面臨的生活問題,與患者面臨生命課題時所表現的不凡生命力,片中6位真實患者之一的佳綺,今出席記者會分享她的生命歷程。
佳綺因罹患「外胚層增生不良症」,導致她的毛髮較為纖細、乾燥、頭髮十分稀疏,皮膚的汗腺缺乏,也讓她較怕熱,還曾在夏天體育課時暈倒;她說:「因為頭頂頭髮很少,就像禿頭一樣,小六時,曾被走廊上迎面而來的小朋友笑「醜八怪、外星人」,分組時,也常遭排擠,直到最後一刻都沒有人要和她同一組,讓她逐漸變得負面、脆弱,一度躲在學校廁所自殘,當時的她「想要用手上的傷,掩蓋嘲笑」。
她曾找老師求助,但當時老師僅說「同學只是好玩,」這讓她立志將來成為一位可以傾聽、幫助像她這樣問題小朋友的人,於是大學時她選擇就讀社工系,恰巧在大一時,因為到罕病基金會當志工,才讓她發現自己過去看遍皮膚科醫師,仍無法確診的疾病是「外胚層增生不良症」。
佳綺說,國、高中時,因為更加在乎外觀,還曾經陷入更深的憂鬱,因而求助精神科治療;她一直都在調適,花了整整20年才逐漸接受這項疾病。成為罕病微電影當中的主角之一,起初讓她很猶豫,因為直到大3時,她都不敢讓同學知道她是戴假髮,很怕因為這個影片,讓大家都知道她是戴假髮,但這幾年來,她逐漸「轉念」,接受後這項疾病就是這樣後,也讓她不用再避諱,她說「輕鬆多了」。
佳綺說,一路走來,很感謝自己的父母,總是給予她正面的價值觀、人生觀,現在的她已經是國小行政人員,她鼓勵其他罕病患者,即使有疾病,仍可在不同領域發光發熱。
罕病基金會與觀樹教育基金會、NU SKIN美商如新華茂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肯邦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今發布由王小棣導演監製,施岑諺導演的微電影,希望社會有更多共鳴與回響,讓更多人為罕病出一份力。
新聞出處: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71226/1266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