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2017.12.21/記者鍾麗華、蘇永耀
八十歲的陳李月卿阿嬤,在宜蘭市場賣麵、餛飩六十年,凌晨四點半開始包餛飩,每天包超過兩千顆,有時做到晚上十二點多才收攤,雖然利潤微薄,但她省吃儉用,十幾年存下二八○萬元;今年六月,買了輛救護車捐給宜蘭縣政府消防局,獲得今年的全國好人好事代表。
同樣獲獎的還有七十六歲的法籍神父劉一峰,他二十五歲時,飄洋過海到台灣傳教,常駐花蓮玉里天主堂,透過資源回收照顧失業的身心障礙者,轉眼已五十一載,一生奉獻給台灣的弱勢族群。從當初來台時什麼都聽不懂,如今他精通國、台、客語,還會說原住民語,今年四月領到台灣身分證,開心地說︰「哇系台灣人!」
漸凍人林詠沂 探病友分享奮鬥歷程
三歲時罹患小兒麻痺、五十八歲被診斷出漸凍症、六年前又發現肺腺癌,漸凍人協會副理事長林詠沂每天與時間賽跑,他趁著身體還能活動之前,不辭千里探視新病友,還深入學校、監獄分享奮鬥歷程,最終願望是建立「漸凍家園」。
行政院長賴清德接見二十八位好人好事代表時,感謝他們為台灣奉獻,推崇林詠沂雖為漸凍人,卻能堅守漸凍人協會副理事長的工作崗位;目前仍是學生的彭子奎,則因英勇救災獲得協會表揚。賴揆說,今年得獎代表包括神職人員、軍人、醫生、教授、企業代表、志工團體及學生等,每個人的事蹟都堪為全國表率,希望帶動更多人行善,發揮功德台灣精神。
副總統陳建仁接見時,除肯定得獎者,並期勉國人持續發揮好人好事的精神。他指出,這群代表帶著一顆關懷及大愛的心,扶弱濟貧,許多「艱苦人」因為有這些善心與善行,生活才得以擁有更多的「小確幸」。
新聞出處: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161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