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報/2017.12.08/記者卜敏正
嘉義市疑罹患罕病的國三施姓女學生,日前於學校運動突然倒地失去知覺,校長立即先聯絡119再CPR搶救,經救護車緊急送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到院時沒有血壓、呼吸及心跳,醫療團隊以低溫治療後,施姓女學生終於重獲新生、順利出院。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本月6日為施姓女學生舉辦慶祝會、慶祝重生,水上鄉長劉敬祥、榮總醫療團隊都到場獻上祝福,院長李世強直言,搶救女學生過程,從校長、119消防隊、醫院急診、加護病房團隊均無縫接軌,才能創造這次醫療奇蹟。
嘉義市15歲施姓國三女學生,上月中放學後在操場跑步時,忽然昏厥在操場邊,當時正在操場運動的校長發現,立即119報案並做CPR救治,消防員到場後先AED電擊,再送台中榮總嘉義分院急診搶救,女學生雖恢復心跳,但意識昏迷,昏迷指數只有3分。
院方醫療團隊經過與家屬溝通,緊急啟用低溫治療設備,由心臟內科醫師易宏濤及陳昱瑋將低溫導管放置到體內,將病人體温從38.4度降到33度持續24小時後,再緩慢回溫到36.5度。3天後女學生甦醒,順利脫離呼吸器,經過10多天住院治療、觀察,完成檢查、復健,並接受「體內去顫器」置放,終於成功救回施女。
「這是最成功案例!」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副院長王立敏表示,女學生當天到院時已無呼吸心跳,係屬到院前死亡案例、死亡率超過9成,過去部份幸運救回者因嚴重缺氧因此成為植物人。臺中榮總過去10年透過低溫治療將病人腦部降溫後,也有成功案例。但嘉義這名女學生幾乎沒有後遺症,是臨床上極少見成功案例。
心臟內科主任林俊呈表示,女學生極可能罹患一種醫學上稱為「先天QT間期延長綜合症」的病症,其發生率約為萬分之一,這種疾病常有家族病史的影響,許多案例在第一次疾病發作時,便是以嚴重心律不整及猝死來表現,倖存者須接受「體內去顫器」置放手術,「體內去顫器」可以監控心律,並可以在疾病再次發作時迅速給予心臟電擊去顫而挽救病人生命。
新聞出處:https://udn.com/news/story/7266/28632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