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餵食管拔除 患者自主進食生命有尊嚴

工商時報/2017.10.26/記者程炳璋
衛福部臺南醫院成立吞嚥小組,透過各科的評估與護理師調整姿勢,成功為多位已插鼻胃管但意識清醒的患者拔除管子,讓他們在生活進食上恢復可自主吞嚥食物,找回生命的尊嚴。

長期臥床並以鼻胃管進食的病患,因為憂鬱、失智、味覺嗅覺障礙、飲食太清淡、牙齒不好等皆會喪失吃的意願,不一定是吞嚥障礙,應尋找其不吃的原因。

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高年科醫師林佩芬表示,攝取不足導致「低血鈉症」在老年人有增無減,低血鈉會產生胃口不好、記憶下降、心情鬱卒等症狀。

林佩芬表示,常見因胃口差、體重下降前來老人門診就醫,患者常已開始喝廣告介紹的管灌液體,或是已插上鼻胃管個案,藉由攝取果汁機絞碎並添加香料、鹽的食物,重拾食慾並拔除鼻胃管。

「鼻胃管」由口置入,除了口腔或腸胃道因素,需為了引流而短暫留置外,一般用於吞嚥困難時提供個案食物、飲水或藥物。

口腔中長期放置管子,不僅口腔、喉嚨不舒服、口腔清潔受限、無法享受食物的美感,亦會出現胃酸順著管子上流至食道而造成潰瘍;嚴重或反覆性中風、失智症、巴金森氏症候群、癌末、漸凍人或植物人等,到末期易伴隨吞嚥問題。

臺南醫院在醫務秘書謝嘉興領導下,成立吞嚥小組,吞嚥問題可從食物的準備及復健得到改善,已有數個鼻胃管拔除成功的案例。
新聞出處:https://ctee.com.tw/LiveNews/Content.aspx?nid=20171026002228-260405&ch=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