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2013.06.13/記者蔡惠玲台北報導
詩歌《是愛》歌聲響起,罕見疾病患者魏益群與聲樂家簡文秀唱著「花,為什麼香?鳥,為什麼唱?…因是愛,使人活著有希望」。11日罕見基金會舉辦《周末的那堂課》新書發表會,13歲的蕎蕎罹患罕見疾病粒線體缺陷,她說,她曾經向流星許願「要趕快好起來,和小朋友一起上課溜滑梯。」她與母親共同表示,愛,才使生命有轉機。
罕見疾病基金會出版的新書《週末的那堂課》,是描述每週未為病友開辦「心靈繪畫班」、「天籟合唱團」,病友透過藝術治療及面對疾病挑戰的故事。
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在記者會上表示,罕見疾病患者的生命,就像少年Pi一樣,彷彿在海上漂流,但是他們必須在生命中找到契機,讓自己不被困住。他們透過每周末的下午,學習唱歌、繪畫,當他們在「天籟合唱團」和「心靈繪畫班」,他們可以打開自我的侷限,不僅唱出優雅的音符,畫出心中的風景,同時也散播「善的種子」。
《周末的那堂課》作者楊惠君原本是跑醫藥路線的記者。她說,15年前她跑有關罕見疾病患者的新聞,常常是受訪者與採訪者哭成一團,因為他們生命中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痛苦,她在15年後撰寫這本書,見證這群罕見疾病患者的生命故事。
她說,就像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鄭鈴,害怕被人看見她所坐的那台輪椅,直到她透過繪畫課,畫下《眼睛的房間》,才是她與這世界「和解」的起步,也是敞開心靈的開端。而罹患纖維性骨失養症的魏益群,從小到大骨折了約40次,後來決定把沒有用的雙腿切除,他每周末在「罕病天籟成人合唱團」,跟其他病友一起練唱,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他也能唱出嘹亮的歌聲。
新聞出處:http://ann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41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