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2017.0701
一個從台灣到北京念書的27歲大男孩
一輛摩托車,100天,3萬公里
一場探索中國四極地的青春長征
一次與自我對話的革命之旅
從台灣來到北京念書的尤文瀚,擁擠的行李箱裡塞進了一本切‧格瓦拉的《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他鍾愛書裡那份僅屬於青年理想主義者獨有的陣痛與追根究柢的質疑,並夢想有一天也要寫下屬於自己的摩托車日記。
直到他因為罕見的家族遺傳疾病被醫院診斷出罹患腎臟惡性腫瘤,這個壞消息沒有打倒他,反而加速了他騎摩托車環遊中國的計畫,因為「在極其有限的生命裡,我想當一個比任何人都認真生活的人」。
於是,一個人、一輛摩托車,他以整整100天的時間與30000公里的騎行,用兩顆17吋輪框的軸距,丈量了整片中國的土地。從最東邊的撫遠、極北的漠河,一路向西前往最西端的新疆伊爾克什坦,再到國境之南三亞,一路上他獨自穿越中國面積最大的塔克拉瑪干沙漠、翻過海拔平均4000公尺以上的青藏高原,體驗令人脫水的45度高溫、挺過零度以下的嚴寒,在內蒙古草原與牧民們暢快奔馳,在海南島感受原始海洋的衝擊,並在旅程後半段遇見了最好的夥伴──一隻小母雞「尤小巴」。
這場自我放逐式的摩托車之旅改變了他對一切事物的看法,也重塑了他對世界的認識與內在的價值。意義的賦予,來自內心迫切的渴望與源源不絕的好奇,而唯有真真實實經歷過的世界,它的存在才有意義。
推 薦 序
不一定要活得偉大,但可以不必微小
文/楊惠君(媒體工作者)
文瀚是個難以歸類的人。
若以通俗的新聞分類,「罕病鬥士」是他最常被冠上的「標題」,但他完全不是那樣的調性,他的性格裡,有一種觀看生命的距離感,拉開了現實的空間,而能脫俗、而能鑽入生命的本質裡。
但他也不是憤世嫉俗的那款年輕人,不刻意強調自己的病史、也不避諱別人簡約的「定調」,他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爭取每一次可能最好的治療機會、也配合每一項醫師叮囑的事項。
去北京求學兩年多,同學、老師無人知悉他有著異於常人的「身體」、左眼甚至已失明;出席罕見疾病基金會的相關活動,媒體記者問及,亦能敞開胸懷相談獨特的生命經歷。正如他愛蒐舊書,閱讀書單盡是尼采、朱熹、塞萬提斯完全老式口味;但耳朵上戴著閃亮的耳環、手臂上有個可愛的刺青,十足新生代符碼。不疾不徐、不亢不卑、又老成又青春。
這本書裡的許多文章,源起他在《民報》開設的「文瀚與小巴摩托車日記」專欄,我必須坦承,當初邀請他連載他與他的公雞夥伴「小巴」萬里長征的故事,更多是貪圖著照片、影像與故事的「動人」皮相。但第一次收到他的稿子,真的被狠狠敲中,反反覆覆、反反覆覆,一遍又一遍地「讀著」,他的文章,出乎意外的有「好聽的文字聲音」,用字文雅、不落形式,真正書寫者的手感及細緻,不只在形與義、還有音。於是一邊被他帶入那場生命的革命前夕摩托車之旅,一邊不自主就會發出了「啊!」的滿足聲。
文字,只是香氣。進入文章傳遞的信息,還有嚼勁。
隨著摩托車前進的每一站,不只進入了一個一個與我們身處的臺灣完全不同的民俗風情、社會文化、甚至政治氛圍:為什麼中國年輕人開始流行「找北」?在文字、語言、種族迥異漢族的新疆,被強制過著「北京時間」,下午三點吃午餐、晚上十一點看日落;在娘胎裡就開始「轉經」的藏族,轉的是敬天、敬自然的生活態度、卻不為己欲之求……但其實,隨著摩托車由他外公1949年離鄉之路馳騁駛去,每一站,都是他與自己生命更接近的旅程。
只因為一回夜裡夢中驚醒,摸黑在書桌前找水,無意間瞥見書架的《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那或許只是一次無意義也無意識的偶然,但他卻回應了這個「訊息」,以3萬公里的長征、讓這個偶然成為自己生命裡的「意義」。
多少次,在異鄉陌路旳途中,他必須餐風露宿,沒入無垠、無光之中,但他卻說:「比起在巿區裡搭營、我在野外搭營,睡起來反而更安心。」彷彿黑暗之於他,更能清楚看見自己存在的樣子、或是自己想存在的樣子。
比起切.格瓦拉後來掀起了驚天動地、影響全世界的社會革命,文瀚的摩托車之旅,也許真正被救贖的除了那隻半途出手相救的小雞、只有他自己,但正如他所言「我們從來無需抱怨任何事情,上帝永遠給了我們很多選擇,而我們總是沒有勇氣去取」。
人不一定要活得偉大,但可以不必那麼微小。這是文瀚摩托車萬里長征,真正激昂的意義。
作者簡介
尤文瀚
一九八九年生,台灣宜蘭人。
熱愛文學與旅行,足跡遍布亞洲。
二十歲起,深受切.格瓦拉影響,堅信「面對現實,忠於理想」的生活準則。
二○一三年,台灣師範大學東亞系畢業。
二○一四年,進入中國北京大學哲學所就讀至今。
二○一五年,獨自徒步穿越內蒙古庫布其沙漠。
二○一六年,醫院診斷出罹患家族遺傳性腎癌,他決定展開一輛摩托車、為期一百天、三萬公里路程,與一隻雞的環遊中國旅行。
目 錄
第一章 出發
i.驕傲的使命
第二章 東北
i.1949,顛沛流離
ii.邊境探奇
iii.迷失北極
第三章 內蒙古、西北
i.額爾古納的眼淚
ii.蒙古草原的詩歌
iii.千年敦煌
第四章 新疆
i.柔情哈薩克
ii.巴特爾.賽里木
iii.塔克拉瑪干驚魂記
第五章 西南
i.失落的拼圖
ii.藏地信仰
i.在彩雲路上
第六章 海南島、華東
ii.國境之南
iii.可疑人士
iv.最後返程
第七章 後記
i.我的選擇
新聞出處:http://www.peoplenews.tw/news/b6b1609d-3a26-4347-b107-8c3ac14a41d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