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頭殼/2017.06.03
邁入第十七個年頭的總統教育獎,推薦表揚將近千人,今年的總統教育獎共有56位學生獲此殊榮,包括大專組8名、高中職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總統教育獎設立初衷,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的重視,更希望鼓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獲獎者在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上,皆有傑出表現與成績,他們力爭上游,發揮服務奉獻、孝行友愛、體恤他人等偉大情懷,在校園樹立模範表率,而且獲獎者分別在語言藝術、薪傳技藝技能、科學科技、資訊體育等領域創新研發,具有傑出才能與貢獻。期望社會給予這群孩子關懷重視與肯定,藉此傳達出社會更正面的生命教育價值觀。
以下為2017總統教育獎部分獲獎學生之優異事蹟:
1、蛻變 (國立清華大學-徐若鈞)
每天與水泡、傷口奮鬥,白天得和太陽玩捉迷藏,怕跌怕踩怕碰撞,即使夜深人靜,一樣痛癢難眠,這是徐若鈞罹患遺傳性水泡玻璃鬆懈症俗稱「泡泡龍」寶寶的人生。在九個月大時,眼睛開始不定期破皮,右眼視力幾近於零。
她經常坐在角落塗鴉,用紙和筆天馬行空的編織她的異想世界。親人支持、病友的分享,漸漸的成了忘卻疼痛的最佳良藥。徐若鈞用畫畫愛惜自己、交朋友、鼓勵病友、做志工。在圖畫裡,找到未來方向,讓自己生活更有信心。101年以「蘊育」拿到了全國學生美展美術班組水墨類特優。進入研究所後,又有新體會,重新認識自己,期望可以分享學習,鼓勵更多人。
獲得2016全國美展水墨類入選、2016苗栗美展水墨膠彩類優選、2010總統教育獎特殊才能獎。分別舉辦2017新竹縣文化局美術館「秘境-徐若鈞創作個展」、枕石畫坊「行旅回家─徐若鈞創作個展」、育達科技大學「樹之聲─徐若鈞水墨個展」等展覽。
家境清寒,罹患罕見疾病,每日需忍受身心煎熬。不怨不尤,力爭上游,持續創作參賽,屢屢獲得國內競賽大獎。投入病友訪視服務,給予關懷鼓勵,讓病友及家屬獲得信心與希望,是一位勇於面對逆境、正向看待人生,並積極上進與服務他人的青年楷模。
2、愛‧讓我勇敢的飛翔追夢 (屏東縣立枋寮高中-陳姿鳳)
生長在偏鄉枋寮的陳姿鳳,幼年父親因病過世,由印尼籍媽媽獨力撫養姊弟二人。媽媽早餐店微薄收入,得經常兼差補貼家用。
陳姿鳳體恤親勞,事母至孝、自律讀書,爭取獎學金減輕家庭負擔。媽媽雖不懂中文,仍關心子女學習,鼓勵他們人窮志不窮。高中課業在化學及生物科表現優異。在老師指導下,獲得第56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化學科第一名及105學年度全國高中高瞻專題聯合發表會金牌獎。未來希望能考上國立大學,就讀化學、生物相關科系,成為優秀的研究人才,並且盡己所能去幫助、回饋他人。
來自單親低收入戶,新住民子女,個性陽光,積極上進,學業成績名列前茅,在科學實作與研究中表現傑出,榮獲全國高中組化學科展第一名,出類拔萃,其學習態度及努力向上之精神,足為楷模。
3、有愛無礙 (國立臺東高級商職-潘明皓)
小時候常被人嘲笑是孤兒、瘸子、啞吧。潘明皓出生在單親家庭,母親患有精神疾病住院治療中。困頓的家境,全家均領有殘障手冊,外公(肢障)、外婆和弟弟(中度智障)、舅舅(重度智障)。但他卻能樂觀面對,且無畏他人鄙視,甚至能以自身的故事鼓勵他人向上,當選臺東縣生命教育校園AQ達人。
他獲選孝親楷模,105年獲得全國「慈校家庭楷模」及臺北母娘文化季全國孝悌楷模,積極參與志工,現任學校志工社副社長,態度積極認真,堅信回饋社會不必等將來,盡一己之力付出、服務他人就是最棒的志工,獲得臺東縣103年優秀青年。力爭上游,已考取飲料調製、電腦軟體應用等丙級技術士證照。目前準備報考軍校,期望畢業可以擁有學歷,還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家人們可以開心生活在一起。
隔代教養,家境困頓,並需獨力照顧四名身心障礙的家人。但樂觀進取,個性陽光。因處生活逆境反而激勵助人熱情,積極參與志工服務,兩年內即累計了三百多小時的服務時數。曾榮獲教育部105年全國慈孝家庭楷模以及松山慈惠堂2016全國孝悌楷模。在校學習認真,堅強毅力,勇往向前,足為楷模。
4、我願成為微光-[導]出人生真善美 (臺南市立仁德國中-吳芝穎)
每學期固定領取獎學金貼補家用,吳芝穎來自單親家庭,從小獨立學習,靠著自學,在語文藝文有極高的天分,代表學校比賽,曾獲得臺南市英語讀劇特優(第一名)、臺南市英語演說第二名,推廣學校英語閱讀活動,擔任公播總指揮。在表演藝術也有優異天分,演出科學劇兼任導演、參加用藥健康宣導微電影比賽,擔任導演、編劇及主演,獲得全國佳作。
「讀書,是逆轉家境劣勢的最佳方式。」老師教誨依舊在心。希望能廣泛學習,成為優秀導演,以熱忱與實力,拍出動人影片鼓勵遇到生命困境的人們勇敢追夢。
來自單親低收入家庭子女,思想成熟,課業表現傑出。富感恩與關懷的情操,敏銳觀察人間微妙的情感交流,在戲劇上評、編、導具特別才能,表現不凡。面對困境品學兼優,行為乖巧,表現出色,品性和才藝俱佳,是難得的楷模,足堪表率。
5、翻轉人生 (新竹市立成德高中國中部-宋雅婷)
小時候住在尖石鄉錦路部落,父親欲改善經濟盜伐而服刑、母親打零工維持家計,雅婷身為二姊擔起照顧責任。在部落靠著阿公務農養活七個孫子,直到幼妹去世,驚覺必須改變生活來脫貧。
至新竹市求學及學習柔道,是為了發揮體能天賦及改善家境。住在教練家像大家庭般,學長姊一起加油打氣、互相扶持、孜孜不倦。生活雖然很辛苦,但心情是快樂的。獲得中華民國105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柔道競賽種類國中女生組第二級第一名、2015年全國中小學柔道錦標賽國中女子組第三級第一名。那是咬緊牙根,滴滴汗水累積而來的結果。宋雅婷熱心服務,擔任班級副體育股長、輔導股長。主動協助教練處理各項柔道比賽行政業務。感恩許多老師教練的指導與協助,但是心裡總是掛念著山上的阿公阿婆及弟弟們。未來希望成為警官及柔道教練,帶領山上有運動天分的孩子,讓他們有不一樣的生活目標,更多的榮譽感,幫助他們的生活。
宋雅婷來自原住民家庭,由種植水蜜桃的祖父母照顧,小小年紀就已擔負照顧四個弟弟的責任。柔道專長表現優異,開朗樂觀,努力不懈,身處逆境卻不怨天尤人,力爭上游,足堪表率。
新聞出處:https://newtalk.tw/citizen/view/498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