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人間百年筆陣 對善終最美好的想像

人間福報/2017.05.26/作者:楊玉欣(前立法委員)
日本NHK電視台曾拍攝一部《老衰死》的紀錄片,探討老年人如何平靜、安穩地迎接生命中最後一刻。啊!在寧靜安詳中擁抱死亡,不正是人生終點最美好的狀態嗎?這使我反思,同樣面臨超高齡社會的台灣,對於勇於正視老衰死、深度討論死亡議題的節目,付之闕如。沒人逃得了死亡,因此集體社會必須學習「死亡是什麼」的知識和信念。

回想十九歲確診罹患罕見疾病那一刻起,我開始面對自己人生的兩個課題:癱瘓之前應怎麼活、癱瘓之後該怎麼辦;死亡議題一直圍繞著我、家人與服務過的每一位重症朋友們。因為深刻思考死亡,影響了生命的態度,讓我們不害怕處理死亡,反而更明白:怎麼活才能死而無憾、怎麼活才是真正的活著。

人生彷彿一趟旅行,最後將來到死亡的終點站。對於生命的終了,我由衷希望每一個人在意識清醒、健康平安時,向所愛之人說:「這一生謝謝你的照顧」、「這一生對不起你的地方,請你原諒」、「這一生謝謝你如此的愛我,我也好愛你」、「這一生結束時,我們會在另一個世界再見」。存懷感恩的心,以「道謝」、「道愛」、「道歉」、「道別」這「四道人生」為生命畫下句點。唯有活著時,用正向的能量學會放下遺憾,嘗試化解心結,才能讓永恆的愛超越死亡的恐懼,由此死而無憾、無恨、無懼。

這些年來,我還有一個對善終的美好想像,那就是朝著捍衛生命尊嚴的方向努力,使所有人對自己的病情與醫療決定有「知情」、「選擇」與「決定」的權利。然而《病人自主權利法》立法的道路上充滿荊棘,生命權和自主權的拉鋸戰,使得立法之路艱辛崎嶇。世人無法真正面對死亡,或因習俗,或因忌諱,或因害怕,或是更深層的意識形態;再加上醫療體系「救治到底」的文化陳規,以及法律的僵固,要改變社會的氛圍不容易。所幸安寧緩和醫療領域的專家們共同努力,透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這兩部法律,為生命尊嚴與醫療價值做出典範轉移的貢獻,讓生命意義與尊嚴善終的基本人權獲得法律保障。

孔子曾說:「未知生,焉知死。」但我更認為「未知死,焉知生」。思考死亡,便能夠提醒人如何才是活著;假若生命只剩下一周,我們對生命的感受可能完全不同。常常思索死亡,將使人活得更清明:沒有多餘的時間能夠浪費,沒有重來一次的生命機會,於是人生的藍圖更加篤定,人生的抉擇更顯踏實。

所有人最終皆會走到疾病、衰老與障礙的階段,但這個階段的人往往較弱勢,難以言說其困境或期待。整體社會必須思考如何面對衰微或臨老的人,設法肯定和支持他們,給予身心靈的關懷與幫助,使之活得有意義、有價值;而面對長期重症纏身之人,我們則應設法協助他們減緩疾病的苦痛,使之尊嚴善終。如此一來,才能讓每個生命在最後走得既尊嚴又平安。
新聞出處: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474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