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超級細菌」產生抗藥性 台大北榮抓原因

自由時報/2017.05.07/記者林彥彤/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與台北榮總國內醫界兩大龍頭攜手研究發現,「超級細菌」克雷伯氏肺炎桿菌的抗藥原因,以及「幼童遺傳性黃斑部病變」可能治療的方法,希望未來能開發出對抗「超級細菌」的新藥,以及治療罕病眼疾幼童的視力。

台大醫院與北榮昨天共同舉辦「103年-104年度成果發表會」,台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科教授王錦堂指出,「超級細菌」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常造成院內及社區感染,其不僅具有多重抗藥性,就連現今使用的最後一線抗生素「克痢黴素」的抗藥性也逐年增加。

台灣肺炎患者中,約有1/3是感染克雷伯氏肺炎桿菌,且可能因多重抗藥性導致治療困難。為了避免未來醫界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台大與北榮針對26株「抗克痢黴素克雷伯氏肺炎桿菌」進行基因定序分析,發現台灣半數以上屬於莢膜型K64,其次為K24和K54。

分析「細菌脂多醣調控相關基因」後發現,具抗藥性的菌株多帶有「mgrB」和「crrB」的基因突變。其中「crrB」的突變會導致「crrC基因表現量」增加,進而使抗生素無法發揮其作用。

治療罕病幼童視力 也有新契機
目前此研究找到「抗克痢黴素克雷伯氏肺炎桿菌」的抗藥機制,未來希望可以申請專利,再提供國外比較大的藥廠做新藥開發。

北榮眼科部研究科主任邱士華昨天說明,「遺傳性黃斑部病變」讓幼童視力缺損,團隊用誘導多能性幹細胞的技術(iPSC,即讓細胞重新回到胚胎時期),找到薑黃素可提供遺傳性及退化性視網膜病變患者抗氧化能力,且此技術也運用在視網膜移植研究中。

目前已完成大型動物實驗,也已申請人體試驗,未來可望把培養的幹細胞移植到眼睛,給眼疾患者新的希望。
新聞出處: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100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