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2017.04.30/記者許麗珍/台北報導
伊甸基金會「小巨人」社工熊孝元,同時也是國家身障羽球代表隊的侏儒症患者選手,身高100公分的他,國中時因為看不到自己的未來,心中曾非常黑暗,甚至一度有輕生念頭,高中時期一場「陰錯陽差」,他臨時被派上球場,因此打開了他的羽球國手之路。熊孝元在家人的愛與耐心陪伴下,終於明白「雖然我的身體軀殼不正常,但是我的心理正常」,因此決定就讀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從事社工,以親身經歷去幫助別人。
今年29歲熊孝元,在伊甸基金會台北市大龍養護中心擔任社工員約半年,負責個案管理、個案開拓、晤談、家訪、相關社會資源開拓、運用及協助連結,以及辦理專案活動、身障者個別化服務計畫擬定及執行等工作。陽光男孩的個性加上爽朗的笑聲,同事與個案都叫他「熊大」。
他說出生時因為軟骨生成不全,醫生說他的大腿骨和一般人不一樣,身體比例不同,也就是影響到骨骼發育的侏儒症,因為身材矮小,他從國小開始意識到自己和別人不同,認為「念再多的書也沒人看到,念不念書都沒用,因為想不到自己的未來在哪裡?未來能做什麼」,就這樣成績始終吊車尾,小時候唯一做的運動是騎單車。
「我有時真的很想騎單車給人撞,或是從11樓跳下去,但是怕回家被爸媽罵,怕他們傷心」,最多也只在大樓上遠眺遠方,想離家出走又怕肚子餓,「當時我雖然叛逆,但我很在意父母。」
沒有運動習慣又自暴自棄的熊孝元,身高停滯在100公分,體重卻一直飆升到80公斤,國中小念書時每天怨天尤人,最討厭同學說「這個人好矮」、「長不高」,他都會罵髒話回去。直到讀高中時,球場上的一次「陰錯陽差」改變了他,因為一位同學沒有來打羽球,他臨時被派上場,一開始他只是志在參加,後來一路訓練當上國手。
熊孝元大學畢業後,一開始不是做社福工作,曾做過眼鏡行當服務員、補習班助教。當他開始接受事實、面對事實,就發現自己可以做這麼多的工作很開心,他開玩笑說,做很多工作就可以賺很多錢,現在他很慶幸自己有侏儒症的經歷,並懊惱求學時想不開,如果他可以早一點想開了,該有多好,從小到大就不用浪費這麼多時間在自怨自艾,而他現在擔任伊甸社工員,正用自己的經歷,去幫助侏儒症協會的小孩們走出來,也用自己的故事鼓勵在大龍養護中心的病友們。
媽媽在大龍養護中心的陳小姐說,熊老師人很熱心,只要大家開口,不管大小事他都義不容辭幫忙,若發現有些病友家屬沒來,他會主動協助推輪椅、送餐等。伊甸基金會則表示,熊老師很樂觀,心胸寬大,樂於工作,常帶給身邊的人快樂。
新聞出處: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0430/11076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