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2017.02.15/記者張凱翔/台北報導
阿龍是一名腦性麻痺多重障礙者,四年前出車禍被迫送進機構,但不堪被欺負、用鼻胃管灌食,一年後他從機構逃出來,投靠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倡議團體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協會總幹事林君潔說,身障者如果有能力都渴望自立生活,因為住機構對身障者來說像是住動物園,被管制的集體生活根本違反人權,盼有日身心障礙者能在不需要機構的無障礙社會,好好做個人。
阿龍今年四十二歲,沒有任何親戚,從彰化的照顧機構逃出來後,靠榮眷身分補助和路邊賣口香糖維生。他三歲時因為發燒打疫苗卻導致腦麻,從此無法開口說話、也變成肢障者。從實驗學校畢業後他在外獨自一人租房、騎三輪機車做生意,不料四年前一場嚴重的車禍讓他全殘,被迫送進機構療養。
阿龍在平板電腦上靠注音鍵盤和外界溝通,他說許多照顧機構往往貪圖方便,不論你有沒有咀嚼能力,都一律用鼻胃管灌食,他因為不舒服而反抗,卻因此被綁起來灌,他說死也不回去,因為現在靠自己過活覺得很快樂。
林君潔說,身心障礙者是擁有自我意識的,只是一般人不願意用他們的方式溝通,讓障礙者的人生「被決定」,如果一個人能工作自力更生,怎麼會想要天天被照顧?林君潔是成骨不全症患者,俗稱玻璃娃娃,從台北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參加民間贊助的「身心障礙領導人才赴日培訓計畫」,透過長期進修,她從日本帶回身心障者「自立生活方案」,透過旁人協助,障礙者也能獨立工作和生活。
應改變過度保護觀念
林君潔認為台灣社會要反轉對身障者過度保護的想法,她在日本時體驗到,只要有適當的輔具和設備,障礙者和一般人都能過一樣的生活。坐輪椅的她,在日本也能開車、滑雪和打保齡球。她覺得台灣需要改變對身障者的觀念,「身障者和你我並無不同。」
新聞出處: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0783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