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民報•文瀚與小巴摩托車日記】出發:回到1949外公離鄉之路

蘋果日報/2016.10.25/作者:尤文瀚
【編按】這是關於一個罕病台灣囝仔與一隻雞的萬里長征的故事。作者的外公,70年前從天寒地凍的中國遼寧來到台灣,早從一個小芋頭熬成老番薯。如今他的孫子,雖然罹患罕見疾病,但仍豪壯地騎著一部摩托車、一隻雞的陪伴,萬里長征,要重返小芋頭70年前的老家看看。

這是才20出頭的尤文瀚和尤小巴(就是那隻雞)的故事,但很可能卻是比我們絕大多數人的生命總和更加壯麗精彩的生命故事。

原籍遼寧省丹東市滿族人的外公,在1949年國共內戰之際,正值高中上課期間的他,因為事態緊急來不及與家人告別的情況下,獨自一人跟隨國民政府的步伐撤退瀋陽,在當時國民政府安排的學校集體宿舍中,與每人配給一件勉強足夠應付嚴酷寒冬的棉襖,渡過在瀋陽半年時間的轉折期,共產黨的腳步逐漸進逼包圍瀋陽,最終在物資無法進入的情況下大家開始各自奔走,一部分人回了老家,一部分人繼續隨著國民政府沿著錦州、秦皇島、青島最後去往上海。

在上海,幾乎聚集來自全國各地準備撤退台灣的人們,外公透過部隊裡老鄉的關係最後得以來到台灣,這麼離家一趟就是落地生根70年,當初年輕的芋頭早已熬成老番薯,迫於無奈離開家園的外公與如今騎著摩托車重訪故土的我,橫跨三代人的不同際遇,是如今台灣這塊土地上關於我們的大江大海,也是在大歷史中個人與整個國家的紀錄軌跡。

離開丹東老家,沿途是大約八百公里的中、朝邊境,順著兩國的邊境公路直行,右側鴨綠江對岸便是被譽為世界最神秘封閉的國度-北韓,因為兩國國境以鴨綠江為界,因此江水上游最為窄小的江面,甚至能夠以「一步跨」的方式達成一步出國的夢想。

一路向北的途中經過數個滿族與朝鮮族地區,境內的朝鮮族鄉給人感覺尤其有趣,街道兩旁懸掛著各式中文、韓文並列的招牌,平民房舍與鴨綠江對岸的北韓也很相似,基本每戶都是單層的紅磚式建築,另外配有一座碩大的儲存糧倉,滿足當地以農業、漁撈為主的生產方式。

在邊境上的城市-集安,是中國對北韓的三大口岸城市之一,也是收錄於世界遺產名錄當中的歷史古都,境內的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群,在2004年正式通過被列入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聞出處:https://goo.gl/4UVliI 
相關報導:【文瀚與小巴摩托車日記】出發:回到1949外公離鄉之路  民報/2016.10.25 
 
http://www.peoplenews.tw/page/365785c4-cf0f-4973-8a66-8d64bedab9e8 

與丹東親戚姨佬(外公妹妹)攝於外曾祖父墳前,第一次與當地親戚接觸、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