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2016.09.07
40歲楊王秀鳳是侏儒症,她綁著背架,扶四腳拐緩步走到客廳,嘆了口氣說,6月開刀換腰椎關節,「61歲丈夫也是身障,醫療手術費共40多萬元,耗盡了所有積蓄10萬元,另外30萬向人借錢湊付,醫生說後續需休養,視復原狀況最快明年初才能工作,但眼前要按月還借款,實在很煩惱」。
報導•攝影╱仲芝蓉
楊王秀鳳說,其實懷女兒時就開始腳麻,醫生說自己脊椎側彎,「我和丈夫那時在北部受雇做珠寶加工、玉石鑽孔,兩人薪水最多共2萬元,還得租房子,生活僅勉強餬口,腳麻痛只好勉強忍,直到今年3月痛到不能走,醫生說得馬上開刀,不然會癱瘓」。楊王秀鳳繼續說,自己因是侏儒症,需特殊耗材,「一個關節就要11萬,我得換3個,醫生說如果早一點,可以不用換那麼多節,但我們沒錢,又怕萬一手術失敗,女兒以後怎麼辦」。
女兒遺傳侏儒症父盼自信
獨生女小容14歲將升國2,也是侏儒症,和媽媽兩人身高都不滿130公分,她墊著椅子站在瓦斯爐前煮晚餐,內向害羞地表示,「媽媽要多休息,我就負責煮飯,還有掃地、收垃圾,爸爸比較高負責晾衣服,他說我們三個要互相照顧,缺一不可」。
楊王秀鳳的丈夫文仁化口齒不清接著說,自己28、9歲時出車禍,在鬼門關前撿回一命,但嚴重腦傷留下左半身癱瘓後遺症,講話也咬字困難,「我復健3年才可自理生活,當時女友和婚事都告吹,曾想死一了百了」。文仁化繼續說,後來在北部的珠寶加工廠結識妻子,反而是她的積極樂觀,鼓勵自己不要放棄,「但後來她娘家父母接連重病,我們只好回鄉照料,在這裡快8年來我只排過一次多元就業掃地工,現年紀大了眼睛也看不清,而她在原民飾品工坊做皮雕手工,薪水雖僅5000元,加上補助3萬元,生活沒問題,生重病就麻煩」。
社工嘆夫妻病弱無法做粗工
文仁化繼續說,女兒還小,希望她活得有自信,「小容開始在意別人眼光、有些自卑,我常跟她說,高矮胖瘦沒關係,頭腦正常、健康就好」。楊王秀鳳淚眼回述,當初產檢都正常,沒想到生下小容才知遺傳侏儒症,她2歲時自己又懷兒子,「想讓她有伴,以後至少能互相照應,但抽羊水檢驗基因確認是侏儒症,只好忍痛拿掉,不敢再有小孩」。
家庭中心社工說,偏鄉工作機會少,大部分需修路粗工人力,他們夫妻都沒辦法做,中心服務他們報名職訓補助,但因文仁化非原住民,無法參加,目前僅領低收身障等補助共2萬9892元,秀鳳半年不能工作,又因地處偏遠回診都需包車,來回一趟就要5000元,再扣每月手術費還款1萬5000元,就剩不到1萬元3口生活,公所急難金申請中,再轉介蘋果慈善基金會,基金會訪視後已撥款紓困。文仁化的姊姊說,5姊弟當中仁化排第二,自己年紀大靠丈夫就養金生活、另3個弟弟也都家計負擔重,大弟媳僅1妹,育4子女都就學中,也無力接濟。
軟骨不全症(俗稱:侏儒症)病友關懷協會理事長葉文龍說,侏儒症是基因突變,正常機率下2萬5000名新生兒就有1名突變,若父母帶因,可透過羊水檢測基因得知,而病友因缺乏軟骨,骨骼較易磨損,無論從事高活動量、或靜態作業員工作,長久都易關節損傷,因此病友們不易穩定工作,但侏儒症智力正常,若家庭支持功能佳,能提高學歷,將來找工作選擇也較多,尤其青少年期的病友,正值自我認同、價值觀形成期,更需要多鼓勵,建立自信心。
新聞出處: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60907/373727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