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央廣RTI】台灣脊髓肌肉萎縮病友協會理事劉于濟 用生命改變生命

蘋果日報/2016.08.08
台灣脊髓肌肉萎縮病友協會理事劉于濟從小罹患第二型脊髓肌肉萎縮症,但他不屈服疾病,不僅是好丈夫,也是網拍家、命理師,同時,他也積極投入社會議題,劉于濟在接受央廣「臺灣紅不讓」訪問時表示,克服生命困境的方式是善用自己的優勢。

一般的嬰兒成長過程是七個月能坐、八個月會爬,然後學站和走。但是,劉于濟的成長過程只停留在坐與爬,所以,他上小學前都只能坐在嬰兒手推車上,一直到進入小學才有手推輪椅,到大學時換成電動輪椅。而由於他上的是一般小學,所以在學校期間不管是移動到別的教室、拿東西、上廁所、甚至翻比較厚重的書,都需要同學協助,也養成他從小就逼迫自己和人互動。 

由於他生長在一個樂觀、正向的家庭,家人從不避諱他的情況,時常帶他出去接觸人群,使得他保有一顆陽光的心,但他還是認為目前的教育體制對身心障礙者的安排還是不夠,所以他也積極投入社會議題,協助弱勢爭取權益。劉于濟說,雖然老師都有安排所謂的「愛心小天使」協助,但比較正常的教育模式,應該是為障礙學生安排專職助理員以及輔具,如果他小學時候就能有電動輪椅,行動會更自主,也更容易融入並參與同學間的互動。此外,他也希望師長在觀念上能夠把障礙學生看成和大家一樣,不要特殊化和標籤化。而障礙學生也應該自己多開口,不要一直依賴別人主動協助,也不要花太多時間想自己為何這樣,因為任何安排都是好的 

除了社會資源對身心障礙者的挹注之外,劉于濟認為,自己的心態也很重要,有些事必須想開一點,接受自己的不同和差異性。他以自己為例指出,既然已經坐在輪椅上,他就想,從輪椅的高度可以看到什麼,時常就能看出正常高度所看不到的風景。此外,障礙者的成長過程其實也和一般人一樣,他高中時追過很多人,也被發了很多張「好人卡」,最後終於追到的現在的老婆,他開玩笑說,是因為坐輪椅所以追得比較快。所以只要善用自己的優勢,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殘障者也能走出自己一片天空。
新聞出處: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808/924443/

台灣脊髓肌肉萎縮病友協會理事劉于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