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2016.08.01/記者高行
老牌水泥廠孵育新事業成為集團金雞,有許多成功案例可循。以台泥(1101)來說,董事長辜成允在十多年前就決定投入罕見疾病龐氏症的新藥開發,成功研發出孤兒藥Myozyme全球上市,十年來,集團所獲權利金進帳累積逾4億美元(約新台幣128億元),該單一產品平均每年對集團貢獻度,相當兩岸水泥高峰期的十分之一。
環泥切入綠建材石膏板也有聲有色,不但衝到全台市占第一,也扮演集團獲利要角,近年全產全銷,產能吃緊,去年規畫將產能大幅提升,由現行年產2,000萬擴充至3,500萬平方公尺,新增產線預計明年下半年投產。同時,集團旗下壓力感測元件的新事業,也因逐步滲透到3C產品而備受矚目。
幸福水泥則是三面進擊,除進口高檔石材外,活化旗下基隆土地所推出建案去年陸續進帳,集團在三年前切入海洋深層水事業,每年都有一成以上的成長。
業界指出,國內老牌水泥廠資產雄厚,手頭現金足,在資源豐富的條件下,只要選對題材,引進具能力的專業團隊,開創新事業的成功機會大,更何況國內水泥需求飽和,對岸成長也走緩,為獲得未來成長力,加速多角化經營,也是必需要走的路。
新聞出處:http://goo.gl/ZSLkf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