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青春名人堂】小熊老師/跟著輪椅去旅行

聯合報/2016.07.21/小熊老師

是鄭鈴的畫,把她帶來了霧峰。
畫裡的動物先來,石虎、熊鷹、帝雉、水獺、狐蝠、藍鯨、穿山甲、馬來熊、椰子蟹、白眉燕鷗、諸羅樹蛙、台灣水鹿、珠光裳鳳蝶,在一間小書房開起同學會。

「消失的動物」是鄭鈴在2004年開啟的系列畫作主題,她用想像力凝視瀕危及稀有動物,亮麗的顏彩在豐富的構圖上躍動著,喚醒牠們在人類腦海中的存在。

不是悲觀地看著牠們的身影消失,而是鼓起勇氣把牠們召喚回來,我邀請鄭鈴繼續創作,透過繪畫來引發關注,於是,「動物回家」成了2016年「消失的動物」系列畫作的新題目。

罹患肌肉萎縮症的鄭鈴,透過身體感受著「正在消失的自己」。小學三年級的那一次跌倒,她再也爬不起來,行動能力隨著時間一點一滴流逝,沮喪和寂寞圍困著她,銅牆鐵壁一般。後來,是繪畫幫助她建立了自信,帶著她走出愁城。當然,帶著她走出來的,還有電動輪椅和看護,以及陪伴的家人和老師。

我思索著,動物回家,家在哪裡?
面對瀕危動物,人類可以做什麼?專拍野生動物的李偉傑導演在聚會時告訴鄭鈴,其實也沒那麼難,減少對生態的破壞、對土地的毒害,「環境回來,動物便回家了!」這是他多年來拍攝貢寮水梯田的親眼見證,無毒種植,自然農法,真能把消失的動物復育回來。要動物回家,先要給牠一個家。

我想像著,當鄭鈴來到霧峰,如果這裡的人及環境是友善的,她便能有回家的感受。鄭鈴走在她的畫後面,來了,真的來了!迎接她的,首先是一個沒有門檻、提供微型無障礙廁所的展覽空間。接著,來賞畫的桐林國小姜韻梅校長,熱情如火,把鄭鈴迎到擁有「森林小學」美名的校園,看師生一起參與復育的貓頭鷹,貓頭鷹受傷了,經過專家細心照護,即將重新振翅飛翔。

我和志工王維初,扮演好客的在地鄉親,推著輪椅去旅行,旅行到平常我倆再熟悉不過的霧峰林家。古色古香的無障礙坡道,是輪椅族的專屬入口,細瘦的廊道把我們引至宮保第的心臟「大花廳」,古蹟建築處處是門檻,台階高高低低,工作人員以木作臨時斜坡彌補「障礙設計」的缺憾。還有不少角落輪椅實在到不了,隨行攝影師鄧惠恩二話不說加入「抬轎」行列,讓鄭鈴得以親近大花廳福州戲台,抬頭仰望藻井上那一朵精雕細琢的燦爛牡丹。

適用於輪椅族、娃娃車、行動不便長者的空間通用設計,絕不只是硬體的構建,更重要的是周遭人們的友善觀念及行動,那是最強的軟體。

行程尾聲我有了這樣的體悟:我們不是「推著」輪椅去旅行,而是「跟著」輪椅去旅行,從輪椅的高度,看見不一樣的風景。真正的旅行,不是自顧自往前,這回,有了輪椅相伴,大夥很自然地放慢腳步,領受了共享的美好。
新聞出處:http://goo.gl/le7Q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