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2016.06.20/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
「漸凍症」是運動神經元疾病的俗稱,是一種罕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是發生率第2高的隱性遺傳疾病,僅次於海洋性貧血,平均每30~35人就有一人帶因,估計每900對夫婦就有一對會生下病兒,每年新增40~50名病患,目前國內約有4000名病患,但一般人卻對它普遍缺乏警覺。
罹患漸凍症的人會漸漸失去身體活動能力,成為只有眼睛能眨的「看天花板的人」,生活完全仰賴他人,這種病與第五條染色體上的「運動神經元存活基因(SMN1)」有關,正常人有兩個以上這種基因,帶因者只有一個,但就像腎臟,只有一個也能正常生活,所以帶因者並不會發病;但若父母都帶因,下一代便有1/2機會是帶因者,1/4機會是正常人,1/4機會兩個SMN1基因都缺失,引發脊髓性肌肉萎縮症。
肌肉漸進性退化 呼吸困難
由於運動神經元的基因異常,患者的肌肉會漸進性退化,逐漸軟弱、萎縮,四肢及軀幹呈現無力狀態、肌腱反射消失、無法吞嚥、呼吸困難,但智力卻完全正常,因此被稱為「漸凍人」,依發病年齡及嚴重程度,可分下列3型:
1)第一型/
嚴重型,出生六個月內會出現症狀,一般在兩歲前就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2)第二型/
中度型,通常在出生後六個月至一歲半間發病,患者大多可活至成年,少數則在孩童期可能因呼吸道感染而死亡。
3)第三型/
輕度型,症狀從一歲半至成年皆可能發生,患者長期之存活率高。
新聞出處: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02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