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蘋果日報/2016.05.08
據世衛標準,目前全球已知的罕見疾病約6,000多種,而「天使綜合症」是其中一種罕見遺傳疾病,病患面上經常掛著如天使般的笑容,卻發展遲緩,長大後欠缺獨立自理能力,終生需要父母的照料。今日是母親節,多位「天使綜合症」的病患者化身小天使,出席「天使綜合症」展覽,溫馨地與媽媽慶祝母親節,一眾媽媽在會上亦分享了多年來照顧小天使的心路歷程。
湯太在珮君10歲時得知女兒為天使病患者,決定當全職媽媽,更為女兒安排各式訓練治療課程,「我當時儲落一筆錢,全部花喺佢身上。」湯太表示,照料女兒多年來,學會把周圍奇怪的眼光視為欣賞,「早前同佢搭車,佢興奮大叫時,前面一個女士指住佢鬧,我即時同人哋道歉,解釋畀佢聽情況,唔會去怪人哋。」珮君今年雖22歳,但仍是父母的心頭寶,湯太稱自己未曾長時間離開女兒,最難忘是幾年前,珮君參加特殊中心三日兩夜宿營,起初夫妻二人樂於享受二人拍拖時間,「但食飯、訓覺唔見佢喺身邊,好唔慣,唔捨得。」女兒健康成長,亦成為湯太最大願望。
現年5歳的陳宇,今年確診天使綜合症,媽媽陳太表示,首次確診病症時,誤以為兒子終可接受治療康復,起初十分高興,惟當醫生告知此病不可治癒時,夫妻二人一下子不知怎面對事實,「好似天跌落黎咁,我一路喊咗好耐。」照料「天使」兒子亦為陳太帶來不少困擾,經常面對大眾奇怪目光,令陳太曾質疑自己「係咪唔應該帶仔仔出街呢?」夫妻二人日夜的不停照料,亦令她壓力倍增,惟二人未有放棄,加入天使綜合症基金會後,更與其他病患家庭互相分享扶持,「希望有一日佢可以錫我一啖,叫我聲媽咪。」
香港天使綜合症基金會創辦人Joson Chan指,香港現時有50多宗確診天使綜合症患者,每年有3至5宗新增個案,病徵主要是發展遲緩,患中度或重型智障,缺乏自理能力,但仍可活到70多歲。由於病情罕見,社會缺乏特定應對的治療,而基金會的成立,正是想集合患者家庭,「20個家庭成員會互相分享照顧、治療心得,令大家可以集思廣益,未來更有效為小朋友安排療程,改善病情。」
基金會心靈顧問楊鴻濤博士表示,在孩子確診患上罕見遺傳疾病時,家長面對龐大壓力,「溝通係非常重要,係紓緩家長情緒的方法。」楊向父母提出減壓心得,先應學會接受病情,積極搜集資料,多了解病情以減少恐懼,向同時要學習接受別人的不接受,不要把公眾的不友善目光個人化。
新聞出處: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60508/550774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