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Dr.東:新法治龐貝氏症 紓肌肉萎縮延壽命

東網新聞/2016.04.15
由四肢乏力,變到可跑可跳、與家人行山、與姊妹打架,是11歲羅靜嫻患罕見遺傳病龐貝氏症後的「大躍進」。母親羅太不諱言,未想過靜嫻可活多久,但女兒接受酵素替代治療後身體明顯好轉,令她拾回信心。專家指出,現時香港有9名龐貝氏患者接受酵素替代治療,先天發病的嬰兒型患者經長期治療,已可存活超過13年。

今日(15日)是「國際龐貝氏症關注日」。龐貝氏症是罕見疾病,患者因未能生產酵素分解肝醣,肝醣堆積肌肉,令肌肉萎縮無力,目前各類型龐貝氏症平均發生率估計僅四萬分之一。

靜嫻約2歲時,醫生發現她說話、活動和走路等各方面均比同齡兒童進展慢,且肝臟明顯發大,進一步驗血酵素,證實她患罕見的龐貝氏症。羅太憶述,得悉靜嫻患病時正懷孕,感覺如晴天霹靂,又恐懼肚內BB也遭遺傳。醫生詳細檢驗羅氏夫婦基因後,證實兩人各攜帶一種不正常基因,即有四分之一機會令子女遺傳龐貝氏症。羅家四姊妹中,正是靜嫻不幸得病。靜嫻是其中一名獲醫管局資助用酵素替代治療的患者,每月注射兩次酵素,同時應付各科覆診,雖然辛苦,但看到靜嫻每天行得走得,羅太認為值得。

本身是兒科醫生的香港黏多醣症暨罕有遺傳病互助小組(MPS)顧問許鍾妮表示,龐貝氏症分為嬰兒型及晚發型,約三分一病人屬前者,出生幾個月即發病,因酵素積聚,肌肉無力,心臟、肝臟明顯肥大,典型患者大部分於1歲多夭折,死於心臟衰竭;晚發型患者的病情惡化程度較慢,但亦會因呼吸功能退化而縮短壽命。

患者需要抽血驗GAA酵素樣本及皮膚切片,確定是否缺乏GAA。新生嬰出生2天後可抽血做篩檢。現時有人工合成的GAA酵素,注入患者體內助分解肝醣。香港有9名龐貝氏症患者正接受酵素替代治療,包括靜嫻。病人服藥後可延長存活期。

目前主要由瑪嘉烈醫院、瑪麗醫院、威爾斯醫院及伊利沙伯醫院跟進龐貝氏症患者,患者經評估病情、服藥後副作用程度、家庭照顧等因素合格後,可獲全費資助藥費。羅太說,若要自費,相信每次注射要數萬港元,基層家庭無法負擔。
新聞出處:http://tw.on.cc/hk/bkn/cnt/news/20160415/bkn-20160415003056613-0415_00822_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