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2016.03.04/記者張嘉恬
下午,41歲阿珮從醫院離開再接7歲兒子放學返家後,罹罕病「肢端肥大症」的她,癱軟無力又嘔吐,勉力起身煮了白麵條再配罐頭,「因為治療副作用,1個月有一半時間躺床上,我們得節儉過日子。」她虛弱地說。
賣水果月收僅2千
阿珮說,自幼雙親離異,她和外婆生活,1弟1妹年幼車禍身亡,她20多歲有段婚姻因家暴訴離,1子與前夫生活,後來她未婚生了現年7歲讀小一的兒子,未罹病前靠零工養子,她語氣雖無奈,但堅定說:「兒子是我面對疾病的動力。」
阿珮說,罹病後有體力時間不多,每月配合水果產季,向友人借車到農場小量拿貨藉網路販售,每月零星收入1至2000元,再加低收、慈濟補助共約1萬5000元扣除房租6000元母子生活,蘋果基金會獲悉訪視後已撥款紓困。阿珮友人洪小姐說:「阿珮向我借車去農場拿貨時,我說幫忙她不要油資,她都硬要給,每次我去關心她,她總吃白麵條。」
「盼陪兒長長久久」
採訪到晚間,阿珮兒子睡前,她替兒子鋪棉被時對記者說,罹此病可能併發腦血管疾病,因此她一直教兒子:「媽咪如果倒在地上,摸摸媽媽心臟如果沒有跳,就趕快打119。媽媽如果有天死掉了,是到天上作星星,會一直看守他。」只見兒子直往她懷裡鑽。阿珮說,為把握有限生命,她積極配合治療,但也期待日新月異的醫學能讓她陪伴兒子長長久久。
【報你知】肢端肥大症
罕病基金會遺傳諮詢員郭小姐表示,「肢端肥大症」病因不明,推估台灣共800多名病友,每年約60個病例,好發30至40歲,男女各半,罕病基金會服務49名。此病主因腦子中下方,鼻腔上方內分泌腺體或腦垂腺長腫瘤而分泌過量生長素。腦血管疾病是主死因。生長素測定加核磁共振造影可早期發現,手術、放療及用藥為治療方式。
新聞出處:http://goo.gl/1Ut4c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