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2016.01.15/記者倪浩倫/台北報導
想陪孩子去公園玩卻無法如願!34歲的大陸籍女士徐珊珊左腿因病異常腫脹,大腿腿圍腫脹到135公分、重量約50公斤,幾乎是右腿5倍粗,行走困難。跨海來台求診,經半年治療後病症好轉,目前已可正常行走,醫院昨日切蛋糕慶祝她康復出院。
收治該病例的萬芳醫院淋巴血管外科主任醫師許文憲表示,徐珊珊是罹患先天性靜脈畸形合併肢體末端肥大症(KTS),且因骨盆腔內的髂靜脈又遭動脈嚴重壓迫,造成血液無法回流、淤積在腿部而引起發炎,併發嚴重的下肢淋巴水腫,長期下來皮膚變粗、變厚又變黑而成為象腿。
徐珊珊最初大腿內側的淋巴血管瘤直徑超過35公分、重逾4公斤,需先進行減積切除才能進行立體攝影,再處理動脈壓迫髂靜脈的問題。醫師先將其動、靜脈分開,並在髂靜脈內植入3支金屬支架,最後在動、靜脈間裝入人工血管。許文憲解釋,動脈一天會壓迫靜脈超過1萬次,人工血管可充當防撞墊」。經過長達半年共9次手術後,徐珊珊的大腿腿圍減少64公分,已可正常行走。
許文憲說,KTS屬於罕見疾病,原因不明,發生率約萬分之一,目前無研究證明和遺傳有關,臨床也未見過同一家族超過2例。該院至今收治64名KTS病患,男女各半,術後復發率約1成,最年幼病患為3個月大男嬰。他建議小孩在2歲左右便可檢測是否罹患KTS,若發現有早發靜脈曲張、下肢軟組織或骨骼不正常肥大、皮膚有血管痣或紅斑等徵狀,應速就醫,確診KTS後須穿著彈性襪,待12歲才可做立體攝影來觀察動靜脈的壓迫情形,安全起見,體重足35公斤方可進行手術。
新聞出處: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115000763-26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