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2016.01.04
泛藍的唇色、緩慢的腳步、常伴左右的輪椅和製氧機、稍一活動便呼吸急促,這是晚期肺動脈高壓患者的真實生活寫照。俗稱「心臟癌症」的肺動脈高壓(簡稱肺高壓),是一種心臟、肺臟及血管系統嚴重病變的罕見疾病,年死亡率為9%至15%。肺高壓的病患,自稱是「藍嘴唇」,不是因為擦了鮮豔的唇彩,而是因為缺氧導致紅唇變藍。
肺高壓成因包括不明原因和遺傳性肺高壓、結締組織疾病引起的肺高壓、左心疾病引起的肺高壓、肺部疾病或缺氧引起的肺高壓、慢性血栓疾病引起的肺高壓、和先天性心臟疾病引發所致。
心臟面對肺部血管壓力提升,最終會肥大、衰竭,已經出現症狀卻沒有治療的患者,平均存活期僅2.8年。肺高壓不會痊癒,需長期透過藥物控制疾病。目前,肺高壓治療的原則是緩解患者的不適及延緩疾病進程,並提高其生活品質和存活率。
在1980年代,肺高壓的預後不佳,治療選擇只有傳統療法,包括氧氣治療、毛地黃強心劑、利尿劑和抗凝血劑。1990年代起,新一代標靶治療藥物逐漸問市並成為治療主軸,開啟了治療新紀元。這些藥物包括prostacyclin衍生物、phosphodiesterasetype5(PDE5)抑制劑、enodothelin受體拮抗劑、以及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sGC)促進劑等,透過選擇性的舒張肺部的血管而降低肺高壓。如果藥物無法改善病情,病患則需要接受肺臟移植。
初期發展的prostacyclin衍生物例如e-poprostenol與iloprost,因半衰期短,僅限於靜脈連續注射,或作為吸入劑型每日分6至9次吸入。新型藥物轉而研發prostacy-clin下游的受體活化劑,可口服。2015年12月底,美國FDA核准此類新藥selexipag(Uptravi)作為肺高壓治療之孤兒藥。在第三期臨床試驗(GRIPHON試驗)中,共計1156位患者隨機接受安慰劑或每日兩次口服1600微克的selexipag,治療1.4年,顯示selexipag治療組可顯著減少患者的總死化率及發病或病程惡化的住院率。
肺高壓藥物治療有持續性進展,目前發展中新藥亦包括Rhokinase抑制劑,ty-rosine kinase抑制劑,serotonin receptor拮抗劑(terguride)及一氧化氮生成輔助因子(sapropterin)等,期許更多的新藥問市並納入健保,能進一步提升肺高壓病人的存活年限與改善長期存活率,讓藍嘴唇的喘息稍稍停歇,重啟微笑。
新聞出處:https://goo.gl/ipcnr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