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2015.12.25/記者張榮祥/台南報導
34歲郭女是安親班老師,有天洗澡突然昏倒,被診出罹患肺動脈高壓,差點回天乏術,得仰賴輪椅行動,每晚等先生回家背她上3樓就寢,讓她陷入憂鬱恐懼。
成大醫院心臟及重症專科醫師許志新指出,郭女5年前變得容易喘、呼吸困難,洗澡昏倒送醫救回後,得仰賴輪椅行動,也得辭掉安親班老師的工作,每晚由先生背上3樓就寢,這種生活的急遽改變,讓她天天以淚洗面。
49歲王女以紅豆餅擺攤維生,多年前也出現肺動脈高壓症狀,但因經濟問題,得隱忍身體不適,直到無法承受才就醫。王女擔心的不是身體,而是無法面對龐大的醫藥費用,對家中經濟感到力不從心。
許志新說,肺動脈高壓好發於36歲至50歲的中壯年女性,發病後會出現易喘、咳嗽、咳血、下肢水腫、胸悶、頭暈等症狀。
國外研究發現,85%肺動脈高壓病人感到行動困難;60%病人因症狀限制行動而無法正常上班;90%病人認為不能工作使他們的收入減少。
許志新表示,肺動脈高壓病患多是家庭重要照護者或經濟來源,罹病後生活品質比癌症病患還要差,病人因症狀失去工作,無法照顧小孩。
肺動脈高壓是個嚴重又罕見的疾病,32.6%的病患會憂鬱、48%焦慮、27.6%有壓力;相當於每4名病患中,至少有1人有憂鬱、焦慮或壓力的症狀。
許志新說,肺動脈高壓需要長期治療,控制病情,若症狀控制良好,應重返職場,可藉由申請公家機關定期開放的身心障礙職缺,從事上下班時間規律、對身體比較不會造成負擔的行政工作,重回過去的生活,重拾信心。
新聞出處:https://goo.gl/C0OBm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