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2015.11.26/記者吳青常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陳慶浩說,家住埔鹽鄉白先生為經濟弱勢家庭,左腳膝蓋骨退化、領有殘障補助,白太太也患有糖尿病及貧血,夫婦都無法工作,一家生活只靠長期政府補助及慈善捐助過活。
不過,白家三名子女卻相當爭氣,老大靠著助學貸款完成大學學業、剛進入社會工作,老二就讀秀水高工電機科,老三現還在念小學,白先生夫婦正向樂觀,教育子女們需努力勤奮,低收入戶、邊緣戶受社會局、慈善機構長期實質、捐助協助,加上個案正向教育態度,可以預見,白先生已一步步成功脫貧,更為弱勢家庭的下一代帶來嶄新的希望,陳慶浩說,這是最令人振奮的成功案例。
陳慶浩說,社會邊緣戶多數失能、失智、失怙,經濟能力薄弱,年長者皆為獨居老人或身心障礙後代,大都以打零工或撿拾資源回收變賣維生,或因逢事故造無法工作,居住環境不良,雖因持有古厝地坪,若土地變賣則無棲身之所,生活僅能以救濟為主。
彰化縣田中鎮的王太太,照顧三個殘障家人及一位就讀國中的孫子,一家五口只靠著社會局的些許的殘障補助過活。先生與小兒子同時患有遺傳性小腦萎縮症,目前無藥物可以醫治,加上大兒子也患有嚴重呼吸中止症,生活起居全賴她打理,一位不畏面對生活艱困的勇敢母親,極需要大家一起實質協助與支援。
很難想像沒有房頂、只有兩面牆的廚房嗎?陳慶浩再提一個親訪的個案,家住溪州鄉76歲的劉先生,育一名未成年女兒,全戶生活只靠著老農津貼,住處有一半嚴重毀損,由於家族土地紛爭,加上生活困苦、無力翻修,最怕遇到連續下雨與颱風天,屋前小菜園裡雖有地瓜葉、卻無法開伙,白飯配醬油膏湊合著一餐。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傳承彰化永靖魏家百年來,在地的教育與慈善「成人之美」善良家風,長期針對縣內「邊緣戶」關懷送暖。陳慶浩說,關懷愛心不嫌多、更不嫌少,期望更多企業及社會善心人士加入,集合眾力進而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集合大眾力量長期投注,協助邊緣戶等弱勢家庭脫貧。
新聞出處:http://goo.gl/zBVzy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