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2015.11.25/記者劉嘉韻/台北報導
幹細胞具有多重分化能力,可說是生命的起源;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何慧君,今在科技部發表研究成果「間葉幹細胞的潛力探索」,在多年動物實驗研究發現,間葉幹細胞具有延緩小腦萎縮症病程、調控血糖、抑制發炎,增加睪固酮以促進成精等作用,目前部分實驗已進入人體臨床實驗,若完成試驗與相關程序,估最快6年可有新藥上市。
何慧君指出,間葉幹細胞是一種多功能幹細胞,存在於骨髓、脂肪、臍帶、胎盤等,並能在體外大量生產,因此具有作為藥物使用的潛力;而過去幾年在動物實驗中,發現了在疾病初期,注射間葉幹細胞,對病鼠的病況有不錯的療效。
她舉例,小腦萎縮症是目前仍無法治癒的疾病,而透過靜脈注射,陸續將將間葉細胞注入病鼠體內,發現因旁分泌作用而保護神經元,可達到延緩病程的效果;而在急性呼吸窘迫的病鼠體內,單劑靜脈注射,可抑制M1巨噬細胞,而能在急性期達到抑制發炎的效果;另在針對第一型糖尿病的研究中,也發現連續注射間葉幹細胞,可在肝臟中分化成具分泌胰島素的細胞,可達調控血糖的功效。
另一項在睪丸扭轉所致的不孕症實驗中,則發現局部注射間葉幹細胞,可透過旁分泌效應,增加睪固酮促進成精作用,且間葉幹細胞不會分化成精子,「因此不必擔心生到別人的小孩」。
目前國內外針對間葉幹細胞的研究相當多,何慧君說,她的研究專注在臨床運用,而非只是探討間葉幹細胞的分子機轉;目前已有部分研究已進入人體臨床實驗,估最快6年後才會有新藥上市。
新聞出處: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1125/739993/
相關報導:
小腦萎縮症有救 間葉幹細胞可治 自由時報/2015.11.25/記者黃邦平/台北報導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519969
一公升眼淚有救了 台間葉幹細胞立大功 大紀元/2015.11.25 http://www.epochtimes.com/b5/15/11/25/n458156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