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2015.11.02/黃羿馨、楊勝裕/新竹報導
向生命鬥士致敬!新竹縣一對兄弟罹患裘馨氏肌肉萎縮症,全身肌肉萎縮只剩手指能動,他們不畏病魔,十多年來用一根手指創造感人詩作及畫作,不但感動一度要帶他們一起尋短的母親,也激勵許多病友,社福團體還協助圓夢,將兩人作品出書;桃園一名剛喪子母親看完後,特地致電:「找到活下去的勇氣。」
曾奕凱(二十三歲)及曾奕棋(二十歲)兄弟患有裘馨氏肌肉萎縮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簡稱DMD),分別在六歲和九歲時相繼發病,醫師原本預測活不過二十歲,爸爸因無法承受壓力離家,母親林金蓮(四十多歲)為全心照料兒子辭去工作,靠著縣府、罕病基金會和張榮發基金會協助下,母子三人艱辛撐了過來。
林金蓮說,長子奕凱六歲時發病,讀國小三年級時,還能扶桌子走路,不到半年他全身肌肉萎縮只能坐輪椅。弟弟則在九歲發病。
畫一撇需數十分鐘
兄弟倆相繼發病後,林金蓮擔心母子相聚的日子已不多,決定讓他們做想做的事,兩個兒子喜歡畫畫,便從素描開始教,兩兄弟用顫抖雙手作畫,短短一小撇,要花上數十分鐘才能完成,兄弟倆將這幾年來的抗病心得寫成短詩,放上部落格(goo.gl/xqP9AR),激勵不少同受苦痛的網友。
「兄弟倆最大願望,第一個是看自由女神,第二個就是出書。」林金蓮說,二○○七年在社福團體協助下,兩個兒子踏上紐約看自由女神圓夢,她說:「兩兄弟踏上那塊土地時,開心划著輪椅追松鼠、鴿子,彷彿靈魂再也不受身體限制。」美國回來後,哥哥開始發燒感染,從此躺在床上靠呼吸器維生,沒多久奕棋因肌肉萎縮,髖關節也在移動中斷裂,弟弟也從此臥躺床上。
「有心都可以做到」
奕凱因肢體嚴重扭曲萎縮,現在住加護病房必須插鼻胃管,且隨時有生命危險,「過年恐怕沒辦法團聚了」,林金蓮感慨地說。
上個月,第二個願望實現了,在張榮發基金會、罕病基金會以及樂菓子文創協助下,兄弟倆創作的《飛向陽光》出版,首刷一千本完售,部分所得並捐作公益;奕凱看到作品時,開心用手指撫摸書皮,甚至用盡全力拉扯顏面萎縮肌肉,露出微笑,弟弟奕棋則用顫抖的手,在電腦螢幕上寫下「心」字,他用微弱=聲音說:「只要有心,什麼都可以做得到!」
兄弟倆目前還想挑戰第三個願望,就是以《飛向陽光》參賽明年全國身心障礙者文薈獎,更希望能獲獎。
「撐過20歲不容易」
「奕棋和奕凱,有非常強韌的意志力」,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醫師徐啟翔說,兄弟倆能超過二十歲,真的不容易,一般醫學案例,患者大約十八歲前就會因各種感染、衰竭過世。
奕凱奕棋奮鬥事件簿
1992年 曾奕凱出生
1995年 曾奕棋出生
1998年 奕凱6歲發病,就讀竹中國小
2001年 奕棋進入竹中國小就讀
2004/06 奕棋9歲發病,父親承受不了壓力離家
2004/09 奕凱獲全球熱愛生命獎章、舉辦畫展
2005/08 奕凱獲總統教育獎
2007/08 兄弟倆赴紐約自由女神圓夢之旅
2009/05 奕凱戴呼吸器休學2年
2012/09 奕凱復學、奕棋休學、戴呼吸器
2015/01 奕凱插鼻胃管、胃出血、腸胃造手術
2015/10 兄弟倆作品集結出書《飛向陽光》
資料來源:曾奕凱、曾奕棋
【報你知】裘馨氏肌肉萎縮症
裘馨氏肌肉萎縮症常好發在男性身上,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醫師徐啟翔說,該症異常的基因是位於性染色體X上,起初常出現跌倒情況,通常5歲時就會發病,須到醫院做肌肉切片檢查才能判斷是否為遺傳疾病。
裘馨氏肌肉萎縮症惡化速度快,10歲就可能面臨坐輪椅,肌肉萎縮惡化時會出現呼吸困難,須靠呼吸器維生,最後也會因全身肌肉萎縮,造成心臟、呼吸衰竭,通常病患活不過20歲。
新聞出處: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51102/368765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