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部分負擔才能杜絕健保浪費

蘋果日報/2015.10.26/李伯璋/台南醫院院長、成大醫學院外科教授
健保補充保費的扣費門檻將調高,健保將提50億元改革醫療照護體系。事實上、政府運用公權力向民眾怎麼收費? 給醫界怎麼的給付? 民眾與醫界永遠搞不清楚! 這一大堆的政策或政治語言永遠是沒人需要負責的遠期支票!!我們人民需要的就是政府提供好的醫療照顧,醫界要的是合理的醫療給付與工作環境。健保資源就是我們所交的健保費,全民健保會是由健保利害相關者代表,他們會協議所有醫療給付的範圍。我觀察在講究民主開會程序與現實人性下,企業僱主與消費者的人民,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與診所,西醫、中醫、牙醫與藥師,很難有共識作務實的經費管理,最後大家就妥協做資源分配!!

醫院經營管理當然是大學問,很多EMBA的專有名詞與理論固然很有道理,我覺得只要有權力的人能不再被選舉綑綁,真心務實面對問題,有擔當有效率的來解決問題,台灣健保在既有基礎下,一定能真正守護民眾健康。 個人對衛福部與民眾有兩點建議做參考:

(一)健保資源的點數與點值
開源很容易,運用公權力與民粹找個名目法令就可向有錢人開刀收刮,有錢人就該多回饋社會似乎很有理, 在所得稅繳交時,只要沒有逃漏稅,應該已充份反應這公平正義,為何要弄出那麼複雜的補充保費程式? 民眾也不斷抱怨,管理者永遠必須尊重現實的人性。當醫療治療項目不斷增多而增加醫療費用時,在健保總額固定下,醫療給付的點值必然下降,造成醫界大反彈。醫院與醫師則為了利潤又努力創造業績,大家衝病人的門診量與檢查量,這又製造更多血汗醫院,惡性循環永遠是醫界之痛。

(二)醫藥費用的部分負擔
很多醫院都用遊覽車到各地鄉鎮去載民眾來醫院做胃鏡、超音波追蹤。也有醫院積極提供民眾一次門診安排多科診療服務。民眾當然很開心這些所謂的免費加值的醫療服務,它們也充分善用健保的好處。民眾再想想自已家裡有多少沒吃完的藥?這些藥也都是要醫療成本的。其實、假如錢要從自己的口袋拿出來做部份負擔,民眾一定會在乎這醫療行為是否真的需要?醫師對這醫療行為則一定會善盡告知說明的義務,所以<部份負擔>的概念除了可以真正落實醫療品質的改善外,也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醫療浪費。醫療給付也必能合理的提高,民眾健保費也可減少,整個關鍵點是國人必須體認健保杜絕浪費的改革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我的兩個兒子都是在住院醫師訓練階段,他們應該都是聰明會念書,一定也懂的如何追求所謂有品質的好生活。每天卻都很晚下班,這不是他們做事沒效率,而是現實醫療環境忙碌的無奈。醫護人員若會正面思考,則會開心每天能做善事去幫忙病人,但是、目前大部份年輕醫師則不斷批判健保的問題。我們政府一定要提出務實解決方案,不要挖東牆補西牆來處理健保資源,個人強烈建議除了急診、重大疾病與罕見疾病等病患外,執行簡易可行的<部分負擔>應該是國家人民利益的政策目標,期待台灣人民能永久真正享受健保來保障健康。
新聞出處:http://goo.gl/eFBeS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