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2012.12.04╱記者楊濡嘉/高雄報導
高雄市社會局無障礙之家委託拍攝身心障礙者盧志松、汪雪真的紀錄片,將她們勇於迎戰命運、珍惜當下的生命故事,透過影片傳遞出來,無障礙之家將影片送給各級學校、團體和機關,希望鼓舞年輕人勇敢追求夢想、珍愛每一天。
盧志松是澎湖人,從小因小兒麻痺行走不便,努力學習石雕,先後獲得國家工藝獎和金鷹獎;不過,這次拍紀錄片的導演王藝逢,不是以他的工藝為主要內容,是他學習游泳、勇渡日月潭的經過為重點。
盧志松說,澎湖的家門口就是大海,因為他雙腳不便,他的母親從小就交代家人不能讓他接近大海,所以他到去年9月之前,都是旱鴨子。
「醫生交代,如果我要多活幾年,非學游泳不可,」盧志松表示,因為一直投入工作,沒有運動,健康出了問題,為了家人和自己,於是開始學游泳,並以渡日月潭為目標;就這樣,他靠游泳控制血壓、血脂。
王藝逢認為盧志松學游泳這件事,是一個面對生命挑戰、克服肢體障礙的勇者故事,因此從「游泳」呈現盧志松堅毅。
汪雪真罹「先天性肌肉萎縮症」,她說現在的自己全身癱軟,如果頭向後仰,沒有人幫忙的話,就無法向前「倒」回來。因為疾病,汪雪真沒有上小學,但她沒有停止學習,現在是高雄空中大學傳播系學生;她珍惜每一天上學的機會,感受上學的幸福。
在學校裡,她向教拍攝、製作紀錄片的老師王藝逢學習紀錄片拍製技巧,在輪椅前架一個攝影機,一心為肌萎患者拍紀錄片。她說,肌萎患者的生命一天天消逝,所以她珍惜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夢想的價值,希望可以讓更多人認識肌萎症,也能讓更多人積極活在當下。
新聞出處:http://udn.com/NEWS/SOCIETY/SOC7/754136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