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照顧罕病寶貝 吳爸辭職盼奇蹟

聯合報/2015.08.04/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再過幾天就是父親節,對於「七年級」父親吳尊仁而言,照顧連病名都無法確診的重症兒,只希望孩子有日能喊他一聲爸爸。

住台中的吳尊仁,兒子冠頡將滿兩歲,出生第一天就被送進加護病房,一住就半年,醫院曾發出病危通知。為照顧兒子,他放棄事業,盼兒子能康復,有朝一日喊他一聲爸爸。

「冠頡得的是,好幾十萬分之一機率的罕見疾病!」吳尊仁說,兒子大、小腦發育不全,無法吞嚥,極重度聽障,他們看過四間醫學中心,每間至少看過三個資深醫師,卻沒人能確診。

冠頡出院回家後,吳尊仁與妻子廿四小時輪班照顧,花了好幾十萬元添置醫療設備,「家裡宛如小型加護病房,存的錢全都花光了!」

在冠頡小小身軀上,除了鼻胃管,心臟也插了一個管子、喉嚨更開了一個洞。吳尊仁說,冠頡一點一點在進步,現在就是等待奇蹟。

吳尊仁因壓力大,曾兩個月瘦十公斤,吃不下飯,一天只睡兩小時。他說,從小就被教育「男人不能輕易掉淚」,所以他很「ㄍ一ㄥ」,什麼事都要扛,但老婆跟他說,「想哭就哭吧,讓兩個人一起承擔」,他才漸漸放下男兒當堅強的心理盔甲。

至於六十六歲的袁旭輝,幼年車禍左腳截肢,結婚一年後與妻子離婚,獨自撫養還在強褓中的兒子小智,十年前又被工廠資遣。一連串人生低潮,他與兒子一路相互扶持,今年小智科大畢業,準備考公職,盼給父親幸福穩定未來。

受限肢障、學歷,就業困難,袁旭輝只能省吃儉用,以家扶補助將小智帶大,但當他騎著三輪機車接送小智上下學時,卻引來小智同學訕笑。個性內向的小智,一度自卑自憐甚至排拒父親。上大學後,終於體認「我無法選擇身世,卻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轉為開朗。

家扶基金會統計,扶助的家庭類別中,單親家戶高達七成,且每五戶單親家庭中,就有一戶是單親爸爸。「男人一旦被幫助就覺得很丟臉。」家扶執行長何素秋說,台灣單親爸爸就算遇到困難,極度喪志,仍不願求助,社工也要花較多時間為他們心理建設。中華單親家庭互助協會理事長林述忠鼓勵單親爸爸,不要單打獨鬥,多跟他人互動。
新聞出處:http://udn.com/news/story/7319/1097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