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中原大學應用材料國際研討會21日登場 諾貝爾獎得主發表成果掀話題

中央日報/2015.07.20 
衛福部最新公布國人十大死因,大腸癌、女性乳癌分占第三、四名。中原大學迎接60周年校慶,特於7月21、22日舉辦「應用材料國際研討會」,邀請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楚爾.豪森博士(Harald zur Hausen)與國內外專家學者進行專題演說。楚爾.豪森博士將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指出牛奶與牛肉的攝取,與乳癌和大腸癌的盛行率有密切相關,醫界與學界均關切這項研究是否在癌症的防治與醫療上帶來新衝擊! 

楚爾.豪森博士的研究在牛奶及牛血清中找到20種造成乳癌、大腸癌及漸凍人症的危險因子,他指出,大腸癌顯然與牛肉攝取量有關,乳癌則與幼年時飲用牛奶有關。楚爾.豪森博士發現的20種癌症危險因子是透過何種方式感染?是否已具有檢驗、分析技術?民眾飲食牛奶、牛肉的習慣是否要改變?如何改變?這些發現是否會在癌症防治上提供新思維,並在醫療上提供新解法。完整的演說將於中原大學「2015 ICAM」應用材料國際研討會中發表,楚爾.豪森博士的演說將在22日下午登場。 

爾.豪森博士的研究發現,常吃牛肉的澳洲人大腸癌罹患率是印度人的九倍,常喝牛奶的美、加及澳洲人乳癌罹患率也比日本、印度等國高出數倍,因此在牛奶及牛血清中發現20種造成乳癌、大腸癌及漸凍人症的危險因子,在他的研究報告中提到:大腸癌顯然與牛肉攝取量有關,乳癌則與幼年時飲用牛奶有關。 

諾貝爾得主楚爾.豪森博士致力流行病學及病毒學研究,於2008年證實人類乳突病毒(HPV)是造成子宮頸癌的重要誘發因子,獲頒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楚爾.豪森博士的重大發現,也成功引導製造全球第一個可有效預防癌症的疫苗-子宮頸癌疫苗,對人類醫藥衛生貢獻卓著,此次在大腸癌、乳癌及漸凍人症的發現,在防治與醫療上的衝擊,令人期待。 

中原大學校長張光正表示,由中原生醫技術研發中心、奈米科技中心共同主辦的「應用材料國際研討會」已邁入第五屆,這次為迎接中原60周年校慶,特別邀請諾貝爾得主楚爾.豪森博士前來發表最新發現,此外,他的夫人埃塞爾.米歇爾.德.維里埃(Ethel-Michele de Villiers)博士、國家衛生研究院長龔行健院士、中央研究院生化所王寬院士、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執行長甘良生博士、美國喬治城大學張惠平教授、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士Peter I. Lelkes等國內外20位專家學者,將就組織工程、醫療診斷及藥物輸送發表專題演說,讓台灣的生醫研究與國際無縫接軌,資訊零時差。 

中原大學生醫技術研發中心主任陳玉惠表示,生醫技術問題需要生物、醫學、機械、電子、影像、物理等跨領域研究來共同解決,中原大學為國內第一個成立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的大學,去年更進一步成立生醫技術研發中心,以跨領域、跨學門整合生物工程、奈米科技、生醫技術、分析與鑑識研究等資源,建置跨領域研究平台,促成產學合作,培育生技菁英人才。中原大學生醫中心成立不到兩年,就已取得科技部材料與幹細胞、再生醫學等多項大型研究案,未來各項理論、實驗、測試之成果將是醫學臨床研究的重要關鍵。
新聞出處:http://goo.gl/2MBnj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