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新聞網/2015.05.13/黃仲丘報導
結節硬化症是一種基因變異造成的罕見疾病,患者會在全身各處的器官產生結節,因此會在不同的身體組織上發病,讓患者難以辨別。目前結節硬化症在國外的發生率大約是一萬分之一,推估台灣有超過2300位患者。但實際上只有500位結節硬化症患者前往就醫,有近四分之三的結節硬化患者成為沒被檢出的黑數。
根據健保署統計資料,全台有500名結節硬化症的罕病患者。但是,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沛隆指出,仍然有近2300名結節硬化症患者沒有被診斷。
陳沛隆說:「目前世界各國有的資料裡面,有資料的國家差距不太大,差不多每一萬個可能有一個,然後台灣如果以每一萬個有一個來推估,應該要有2300個(結節硬化症的罕病患者),但是看到的數目到目前為止大概只有500人左右。」
陳沛隆表示,患者沒有發現,主要是因為初期臨床症狀不明顯,醫師難以診斷,或是症狀輕微沒有就醫所造成。
一名34歲的結節硬化症患者,雅玲小時候曾經出現皮膚白斑、癲癇抽搐,之後在20多歲時出現腹膜炎、咳嗽、氣胸、呼吸窘迫等急性症狀,才被診斷,病程一拖就是十幾年。
陳沛隆建議,如果出現痘痘,但是不像青春痘;痘痘加白斑;曾經有癲癇;智能發育遲緩等結節硬化症徵兆,如果涵蓋越多就應該懷疑是結節硬化症。 研究發現,擁有TSC1 及 TSC2 兩個基因的致病變異點,會造成結節硬化症,透過篩檢這兩種基因,大約可以找到八成的結節硬化症患者。
陳沛隆表示,目前健保針對結節硬化症的腦室管膜下巨細胞星狀瘤(SEGA)有給付藥物,可以幫爆衝的細胞傳導踩煞車,控制腫瘤大小。但對於結節硬化症所造成的腎腫瘤,目前還沒有通過給付。他表示,結節硬化症,通常可以透過藥物獲得很好的控制。藥物越早介入,對患者將來的影響也會越少。
新聞出處: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50513/143691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