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2014.12.06/馮惠宜╱台中報導
61歲陳姓大學教授,年初出現左手逐漸無力、無法握物,原本以為是頸椎退化,經復健治療卻惡化到雙手無力,轉到神經內科診斷,才發現是俗稱漸凍人的運動神經元疾病;醫師提醒漸凍症早期症狀不明顯,也使得患者經常在各科流浪約1年才能確診。
這名患者先是左手無力,經復健治療2到3個月症狀沒改善,後變成雙手無力,轉診至神經內科求診,核磁共振排除是椎間盤壓迫問題,經神經傳導及肌電圖檢查,結果發現四肢肌肉神經都在萎縮,確診為運動神經元疾病。
衛福部台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廖益聖指出,運動神經元疾病是一種罕見的神經退化疾病,發生率約10萬分之5,造成原因不明,好發於40到60歲,男性比女性稍多,患者會逐漸四肢癱瘓、肌肉萎縮、吞嚥困難,最後在3到5年進入呼吸衰竭,目前仍無治癒之藥,只有一種藥物可以延緩呼吸衰竭5到6個月。
廖益聖說,漸凍人最困難診斷在疾病剛發生前半年,常常被當成頸部、腰椎神經壓迫、帕金森氏症或重症肌無力等疾病治療。他呼籲如有四肢萎縮、行動障礙或吞嚥困難等症狀,經檢查確認無椎間壓迫,就應考慮到神經內科門診求治。
新聞出處:http://goo.gl/JxIbM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