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網路報/2014.11.10/陳惠玲專文
無論如何,也要撥出時間來觀賞鄭鈴的插畫展,理由是她任由受限的生命也要追求藝術夢想,用插畫詮釋其生命自體過程之藝術創作是勇敢與堅忍的。
從網路google搜尋鄭鈴,她的資訊比光之藝廊的紀錄多出好多,她的插畫結合了藝術創作與文字的藝術表現,進行一種「敘說」內在思維的傳播。
欣賞鄭鈴「白日夢Daydream」2013年作品,感覺是夢幻的,引人走入虛幻的空間進行一個又一個的夢境,而且是驚險的。在小小的畫布上,她用針筆構圖,畫出可愛的圖驣並敘述身體與某種頑強的異物抗衡,再用壓克力彩推疊其生命的態度,通往夢想的道路,她的眼神是憂鬱的。令人會心一笑的竟是一朵小小的白雲,在白雲裡有ㄧ道出口,她所詮釋的白日夢,處在時間與空間的流轉是無助又獨立自主、可愛又令人疼惜的。
現年32歲的鄭鈴,是聯合報青春名人堂作家以自由插畫、繪本創作為主,加上文字表達,她的圖文是簡單且吸引人的。
台灣身心障礙藝術發展協會-光之藝廊於 104 年 11 月 8 日至 12 月 13 日舉辦罕見疾病-肌肉萎縮症藝術家「鈴感.思維─鄭鈴插畫個展」,該展傳遞鄭鈴於2010至2014年在藝術創作所投入生命轉變的形式,強調其生命及藝術思維。
鄭鈴的藝術生命,猶如從她提供給光之藝廊的文字自述中提到:爸爸說:『在妳大約四歲時候….,容易跌倒,心裡總覺得不太對勁。』
從那刻開始,爸爸就帶著我和弟弟跑遍了各大醫院做各項檢查,…約一年的時間,最後檢查驗出肌肉萎縮症,很不幸的,弟弟都有這個疾病,這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的力量逐漸惡化無力,終致癱瘓。
大約小學三年級,….出現肌肉無力且動作緩慢,在行走及上下樓梯時非常吃力困難,13歲那年依靠輪椅。
高中畢業之後,在空中大學進修,就讀空大期間,進入罕見疾病基金會繪畫班,在王蓮瞱老師的指導下開啟通往繪畫道路。爾後,師事文化大學推廣部--陳璐茜老師學習繪畫,在每週作業相互評圖的過程中,漸漸體會繪畫是與自我內心的誠實訴說。
在光之藝廊雖然沒見到鄭鈴本人,但在欣賞她的作品後,總以為她的藝術創作力來自於她的生命主張與堅強的意志力。
對我而言,用深層內在的感知欣賞藝術創作者的意象,又從作品中深深感動的時候,紀錄藝術作品所帶來的生命力,從鄭鈴的藝術哲學也充實了我的生命。
新聞出處: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41110/1350792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