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2014.11.04/王錦義/花蓮報導
吉安鄉罹患小腦萎縮症的菜農楊文港,自立自強種菜,最近因秋冬來臨,行動更加不便,無法即時採收園裡蔬菜,看著滿園蔬菜可能腐爛成堆肥,他傷心的說,「希望有穩定的銷售管道」,讓心血不會白費。
六十二歲的楊文港國小就罹患小腦萎縮症,行走開始變得緩慢、傾斜,每走一步路就不斷發抖、搖晃,看起來「搖搖欲墜」,且隨著年紀愈大就愈嚴重;但他不向困境屈服,年輕時就繼承家裡的農田,一開始種植花卉,後來增加有機蔬菜、水果等多項作物,甚至把自家空閒房間改成民宿,希望透過多角化經營來自食其力。
楊文港因行動不便,得跪趴在農田裡種花、拔草、種菜、施肥,不過樂觀的他說:「趴跪在地上很好啊!可以拔草兼除蟲。」樂觀的態度讓他在網路上竄紅,網友給予「樂活小農」、「跌倒花王」、「阿港伯」等稱號;雖然過得不是很寬裕,但楊文港每月仍固定捐款數千元給畢士大教養院、小腦萎縮協會等社福單位,他說「得到社會的幫助太多,行有餘力也要回饋社會。」
「最近冬天快到了,我身體也愈來愈不靈活」,楊文港仍是每天一早就到田裡種菜,因為走路不穩,他在田四周插上鐵條,可以抓著在田間移動,一到作業區就直接跪下,趴在地上進行除草、施肥、種植等工作。
楊文港每天從黎明忙到日落,還三不五時就要跑醫院,農地上的花卉、蔬果往往趕不及收成就爛掉,索性開放給入住民宿的客人採摘。
楊文港說,每當收成季節來到,最擔心的就是滿園的蔬果,因為他行動不便又沒車,只會種菜卻無力賣菜,最需要的是穩定的銷售管道,要不然希望民眾到田間直接採購,不過僅靠散客購買,販售的成績並不理想,還是需要穩定的銷售管道比較重要,目前田間盛產的是蘿蔓、萵苣等蔬菜,如果賣不掉,最後只能任憑在田中腐爛便成堆肥。
新聞出處:http://goo.gl/dGcT8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