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用熱情解凍生命 ──漸凍人胡庭碩

鉅亨網/2014.11.08/文‧陳群芳 圖‧莊坤儒

要改變社會的樣貌,讓世界更公平美好,除了捐款、當志工,我們還能有什麼作為?

2013年,胡庭碩與夥伴們創辦了社會創新巴士(SIB),以一台巴士展開一場9天的全台旅行。將人們帶到社會企業的現場,透過參訪、演講及討論,探究台灣普遍存在的農村、老人照護、少年教育等社會議題。帶大家親眼見識為台灣這塊土地認真耕耘的人。

與罕病為伍,以意志力克服

小時候,胡庭碩以為自己只是肌肉無力,長大一定會變好。發病前他走路不穩,搖搖晃晃像企鵝,但仍勉強可以行走;直到18歲,腿部肌肉嚴重萎縮,從此再也離不開輪椅。此時,胡庭碩才被確診為罕見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癥」。

「脊髓性肌肉萎縮癥」(SMA),屬於運動神經元疾病的一種,就是廣義上俗稱的漸凍人。一般人的肌肉受損可自動修復,但脊髓性肌肉萎縮癥病人的肌肉一旦損傷,就無法再生。目前仍無藥可醫治,也無法透過復健緩解。

脊髓性肌肉萎縮癥的病程發展因人而異,無法預期。且肌肉萎縮情況是一點一點慢慢惡化,讓人不知不覺,直到某一天某個動作做不到時,才會注意到該部位已嚴重萎縮。近來胡庭碩發現自己越來越懶得刷牙、洗澡,起初不以為意,但某天洗頭時,發現左手無法舉起,才猛然驚覺左手已萎縮至無法高舉過頭了。

疼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胡庭碩的媽媽為了讓他能過正常人生活,在公園訓練胡庭碩走路。即使胡庭碩在地上爬行二十幾分鐘才能勉強扶著公園的椅子起身,媽媽也忍著扶孩子一把的衝動,讓跌倒的胡庭碩自己站起來。胡庭碩長大後才知道,很多同樣病癥的患者,根本走不了路。「要不是我媽狠下心不扶我,我也學不會自己走,」他說。

小時候胡庭碩的手部肌肉不協調,寫字醜,媽媽仍嚴格的要求他,寫不好,寫一頁撕一頁;成績不好,少一分打一下。媽媽擔憂「路已經走不好了,書還讀不好,媽媽走了你怎麼辦?」

在媽媽愛之深、責之切的要求下,胡庭碩一路念了建中、臺大,最近還獲頒總統教育獎,這全歸功母親的栽培。

新聞出處:http://mag.cnyes.com/Content/20141108/76309165a4564d069397af28d6c33dbf.shtml